传控打法退潮,快速反击走俏——
【深度聚焦】“快准狠”引领世界杯战术变革
北京时间12月7日,卡塔尔世界杯结束了16强战的全部争夺,8支晋级球队即将为半决赛席位展开激烈拼杀。
回顾本届世界杯已经进行的比赛,不难发现,曾在过去10余年引领世界足坛的传控打法已有退潮趋势。与此同时,以“快准狠”为主要特点的升级版反击战术,在近几年的世界足坛尤其是本届世界杯上得到越来越多球队的青睐,逐渐成为新一轮战术变革的主流。
被誉为“战术大师”的荷兰队主帅范加尔,一直是足球战术变革的推动者和践行者。他在执教初期秉承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技战术风格,带领阿贾克斯连夺欧洲联盟杯和欧冠;2012年重掌荷兰队帅印后,范加尔针对球队实际,改弦更张采用防守反击打法,一举夺得2014年世界杯季军;2021年第三次出任荷兰队主教练以来,范加尔又将提速升级的反击战术植入球队。
荷兰队3比1击败美国队的16强战中,美国队整体控球率高于对手,却倒在了范加尔的“精准打击”之下。荷兰队的3个进球全部来自反击,拥有超强助攻能力的邓弗里斯,也是本届比赛边翼卫群星的典型代表(还有加拿大阿方索·戴维斯、英格兰福登、摩洛哥阿什拉夫等球员)。
而在英格兰队3球完胜塞内加尔队的另一场16强战中,“三狮军团”更是将快速反击的威力显露无遗。面对整体拼抢和速度均不逊于自己的非洲对手,英格兰队派出了冲击力极强的小将萨卡和福登分居两翼。英格兰队的3个进球全部来自快速反击,福登助攻梅开二度,萨卡则打进锁定胜局的第三球。
更讲求准确性的快速反击战术逐渐走俏,在4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上已有端倪。当时进入4强的法国队和英格兰队,就非常倚重边中结合的快速反击,而不再追求绝对的控球率。最终夺冠的法国队整体控球率仅有48.6% ,远低于此前两届世界杯登顶的西班牙队(2010年,64.5%)和德国队(2014年,60%)。
本届世界杯开赛至今,即便是西班牙和巴西这样的经典传控流球队,也在保留传控的基础上增添了边路突防和快速反击等实用型打法,使得世界杯的技战术逐渐开启新一轮变革。
由国际足联全球足球发展总监温格领衔,成员包括扎切罗尼、克林斯曼、蒙德拉贡、奥利塞赫等名宿的国际足联技术专家组,指出了本届世界杯的三大趋势——快速反击战术更加流行;更多球队通过长传避免本队受到高压;边路传中导致进球的次数更多。
对于快速反击战术,扎切罗尼专门进行了解读:“反击在世界杯比赛中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在比赛中观察到,花更多时间反击的球队的回球时间更短。他们越是反击,就越快能把球拿回来。目前的数据显示,反击战术很流行。”
在世界杯的近百年历程中,球队技战术的变化演进贯穿其中,不断推动着现代足球的发展。例如1958年世界杯,巴西名帅费奥拉首创“424”阵型,改变了匈牙利“334”阵型重攻轻守的缺点,同时又比英格兰“WM”阵型更强调进攻。现代足球强调分工、战术纪律、整体攻防的特点在这一阵型上初步得到体现。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杯的战术潮流又经历了多次变革:从1990年意大利足球的“三中卫”战术以及德国队的拖后自由人,到巴西队“4222”战术与法国“4321”阵型的后腰争锋;从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队的“链式防守”致胜,到2010年和2014年两届世界杯以西班牙和德国足球为代表的传控打法占主流,直至近两届世界杯实用高效的反击战术占优……可以说,世界杯赛场的风云变幻,见证着国际足坛战术潮流的不断丰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