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别让传言添乱,防疫需要更多积极力量
有关方面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关切,助力相关人群平稳度过感染期,同时,应继续发挥好民间互助的力量,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吃橘子会导致抗原检测呈阳性?”“发热时‘混着吃、加药量’烧退得快?”“紫外灯0.3秒消灭新冠病毒?”“饮高度酒可以对抗新冠病毒?”“听咳嗽声能识别新冠肺炎?”——12月1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文澄清了一系列关于新冠疫情防护和治疗的传言,揭示真相,给出专家提示,以此提醒公众:科学防疫,别被这些传言误导。
近期防疫政策在持续优化和调整,专家一再提示,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新冠病毒导致的住院率、重症率、病死率都在大幅降低,这缓解了很多人对病毒的恐慌。社交平台上、朋友圈里,“个人如何做好新冠病毒防范”成为热议话题,网友们纷纷讨论、分享必备药物清单和应对办法。这样的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都是人之常情。然而,网上流传的防疫办法和信息良莠不齐,有的还存在不小的错误,其中,有些是人们根据过往生活经验的主观推测,有些则是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
一旦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有明显错误的信息和办法被信以为真、被用于指导日常防疫,轻则会引发恐慌、浪费公众的注意力、成为无济于事的一场徒劳,重则帮倒忙,公众根据相关传言“照方抓药”后适得其反,产生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在媒体梳理的传言中,诸如“多种药一起吃恢复得快”“给孩子吃退热药,体温降至正常才算管用”等正属此类。有医生介绍,近来不少人因叠加服用了多种药物,导致急性肝损伤,有的还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言虽然真假难辨,却与谣言有别。相比谣言,这类传言少了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别有用心,更多是出于信息不对等之下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论动机,不排除有人想博眼球、赚流量,也不乏有人出于有效预防病毒感染的朴素愿望。
权威媒体第一时间澄清相关传言,体现了媒体及相关专家的敏锐和担当,也是以快制快做好疫情防控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及早、尽快澄清相关传言,才能将传言产生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让公众在应对新冠疫情时少走些弯路、少付出些代价。
一条条让很多人“宁信其有“的防疫传言,表面看,透着几分夸张和荒诞,背后其实潜藏着公众强烈的信息需求。看见并满足这份需求、有效消除公众的各种顾虑,需要及时、权威、科学的信息指导,也离不开身边人现身说法的抗疫科普。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为公众应对病毒感染提供了严谨、详尽的操作指引;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自述感染经历,帮助大家对感染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不少人在线交流症状和对策,相互加油打气。
抗疫是一场民众心理战,更是社会责任战。面对时下的疫情,我们需要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强大的勇气。有关方面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关切,助力相关人群平稳度过感染期,同时,应继续发挥好民间互助的力量,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不少地方,业主群里总有热心人及时分享周边商超、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点的工作时间和营业状态,为在封控中突发疾病需要送医的邻居联系救护车,帮助在医院隔离治疗的邻居照顾孩子和宠物……这样的相携相助才是正能量,才是我们一致对抗病毒的正确姿势。
澄清传言、远离传言,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多奉献些好办法、好建议等正能量,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