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守护“煤龙”出雪原
本报记者 刘旭 本报通讯员 张向春
《工人日报》(2022年12月26日 06版)
12月11日凌晨,一列满载电煤的列车在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穿行而过,缓缓驶入京能发电(锡林郭勒)有限公司和华润电力(锡林郭勒)有限公司共用的专用线,两家电厂为京津冀地区年提供发电量118亿千瓦时。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辽车辆段五间房技术交接作业场的10名职工分两个班次驻守在这里,不分昼夜地保障电煤运输列车安全运行。
五间房技术交接作业场隶属于通辽车辆段,受地理位置影响,这里天冷、雪多、风大,一年有一半时间被积雪覆盖,最低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
2时40分,声音从对讲机中清晰地传来:“五间房列检,计划3时50分开车。”接到五间房站车站值班员指令的工长郑祥辉,立刻通知其他4位工友准备作业,并对随身携带的工具袋进行检查。此时,锡林郭勒草原已进入“冷藏”模式,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
刚刚卸载了3000多吨电煤的列车静静地停在作业线上。郑祥辉和工友们在寒风中对列车进行检查,“检点锤”敲打在车轮上,发出“叮叮当当”清脆的声音,划破草原夜的宁静。
经过近50分钟的忙碌,郑祥辉和工友们完成了作业任务。回到屋内,他们将脱下的鞋、手套放在暖气上烘烤,简单洗漱后就和衣而卧。
进入冬季以来,电煤列车密集开行,平均两小时就有一趟“煤龙”进入作业场。过了不到30分钟,值班电话再次响起,郑祥辉和工友们立即起身出发。出门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地上抓了把雪抹在脸上,抵消困意。
这是郑祥辉和工友们这轮班次在岗工作的第14天,明天凌晨接班人员到岗后,他们就可以下班回家了。
郑祥辉的家在吉林省大安市,每次上班前都要经过3次中转,乘车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距家800公里以外的单位。3年来受疫情影响,郑祥辉很少按照正常班次下班,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在岗了7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