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升级技术防控,精准打击网络水军的“七寸”
不法分子的“技术引领”让相关黑色产业链不断壮大,进而让作恶更加简单易行,让后果更加难以预料。打击越来越技术化的“网络水军”,应在“及时发现异常”“能够应对异常”等方面多一些技术布局,强化源头治理,升级技术防控能力。
开办专门网站,通过特定程序模拟真实用户进行批量操作,制造海量虚假数据;利用配音和剪辑软件篡改网上公开信息,在热点事件中编造虚假信息引流;开办多个自媒体账号,杜撰并炒作医药企业负面文章,以付费删帖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据1月1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日前,公安部公布了2022年打击“网络水军”相关情况以及十个典型案例。涉案不法分子通过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敲诈勒索、有偿删帖等方式,严重损害网民及有关企业的合法利益,破坏网络空间的发展秩序。
“水军出征,寸草不生”,这是网友对“网络水军”作恶的形象描述。近年来,“网络水军”直接发动或间接影响的恶性事件不少,比如,不久前“760元推动一次网络暴力”的事件以及在“网课爆破”之下女教师猝死等。同时,一些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恶劣却影响网络空间秩序与公众安宁生活的事件,则更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运营大量账号编造虚假信息蹭热点,吸引眼球,制造恐慌;有的团伙开办假冒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恶意炒作,编造谣言,以“交钱就删帖”要挟他人;有的不法分子以反复向平台投诉、“买通”某些平台内部工作人员后台操作、黑客攻击网站等方式,开展有偿删帖。此外,还有网店、影视剧等刷量控评,误导消费等情形。
为打击包括“网络水军”在内的网络黑灰产,公安机关近年来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有关互联网平台加快完善升级反水军程序、识别响应机制,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等对整治“网络水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然而,在推进整治“网络水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从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来看,当前的“网络水军”呈现“技术引领”的共性特征,即多采用技术手段,实现违法犯罪行为的效率提升,这也是其能够不断滋长的重要原因。比如,不法分子利用黑客工具等操控数以万计的网络账号,能轻易制造虚假数据达数亿条次;通过非法脚本程序,模拟真实用户进行批量操作,短时间内即可将“转评赞”数值飙升至数十万;开发搭建专门刷单平台、有偿删帖专用平台APP等。可见,不法分子的“技术引领”让相关黑色产业链不断壮大,进而让作恶更加简单易行,让后果更加难以预料,也让打击整治频陷被动,包括对不法分子及服务器等设备的追踪难,对遍及网络社区的有害信息的彻底清除难,对不法分子换“马甲”复活的震慑难等。
“进可一键作恶,退可销声匿迹”,打击越来越技术化的“网络水军”,不能只依靠公安力量“有一起查一起”,更应在“及时发现异常”“能够应对异常”等方面多一些技术布局,强化源头治理,升级技术防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更大合力。对此,各网络平台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因为平台最有条件第一时间发现环境异常、固定证据,并做出反应。用网友的话说,“平台不能把赚钱的大门一开了之,无限容忍登堂入室为非作歹之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这为提升管网治网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网络空间技侦技防的综合治理格局,需要调动和发挥更专业的技术力量,同时让法律发挥强大震慑作用,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