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19日 星期一

远离“野冰场”,别让生命如履薄冰

杨玉龙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19日 05版)

据1月17日《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吉林省通化市一名5岁男童和家人在河流上的“野冰场”玩耍时,不慎坠入冰窟窿溺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近一个月内,全国多地发生因滑“野冰”导致的伤亡事件。对此,消防部门提醒,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市民应前往正规冰场游玩。

“野冰场”冰面光滑、易碎,冰水寒冷,一旦不小心落入冰窟窿中,施救难度非常大,可谓是暗藏杀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野冰场”周边已经设有“冰面危险,请勿滑冰”等警示标语,有的还有工作人员拿着喇叭进行巡逻劝阻,但仍有不少滑冰者在这些地方玩闹,不少租赁滑冰车和冰鞋的商贩设摊招揽生意。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城市郊区的“野冰场”经网络博主“种草”后,甚至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更多游客。

冰面的承重能力,用眼睛是无法观察到的。而在流动河道上结冰的冰面,由于河水水位会随着水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冰面下会形成两三厘米的“真空”,隐藏着危险。因此游客不能只顾游玩而忽视这些风险隐患,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跟风滑“野冰”,还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野冰场”的管理漏洞也急需堵上。一方面,相关部门当及时发布安全风险提示,提醒群众前往正规冰场游玩,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公园、景区内的河道形成的“野冰场”,相关经营主体要设置警示牌、配备巡逻人员,发现滑冰者要及时制止,避免游客滑“野冰”发生事故。相关平台及博主对公众做正向的引导。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不少网络博主将这些暗藏危险的冰面用“绝美”“免费”“出片”等诱人的词汇进行包装,吸引一拨拨游客慕名前往。这样的行为虽不违法,但不能为了流量忽视“野冰场”的安全隐患,博主、网络平台也有义务担负起对公众的安全提醒责任,平台要及时对不适宜传播的内容做删除、屏蔽处理。

个人是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永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即便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相关发生事故,管理方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事故主要责任仍是由行为人自己承担。想要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不妨选择去设施完备的正规滑冰场,万不可因为图省钱或者省事滑“野冰”,一旦酿下不良后果则悔之晚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