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位见证大变迁
“您好,现在儿童票按照年龄,6周岁到14周岁才需购买。”2月3日,广州火车站出站口,吴婷正为带着孩子的旅客耐心解释着。
吴婷是广州站的一名客运补票员,20多年来,从售票员到客运补票员,她与火车票结缘,全程见证了火车票的发展变迁。
售票需要算数做手工
上世纪90年代,吴婷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成为一名售票员。
那时,售票大厅里人山人海,吴婷坐在窗口,左右手旁各有1米多高的票箱,里面分有格子,放着硬板车票,售票时,吴婷在对应的格子里抽出车票,要几张就得抽几下,最后用机器,打上日期,当时出票最快也要3分钟。
“我们那时卖票可得手眼脑结合,抽票、打日期、算账,全靠人工。”忆起当年,吴婷颇多感慨,那时,如旅客需要换乘,售票员还需开具代用票、根据公里数计算票价。
一敲键盘就出票
1997年,“纸板票”被“软纸票”取代。从“做手工”进阶到“敲键盘”,对于售票员是极大的挑战,勤奋好学的吴婷苦练电脑,不懂就问,成为了车间第一批熟练使用新售票系统的职工。
1998年春运,一位老伯排到吴婷的窗口,一边点燃烟,一边递上两张皱巴巴的现钞,“我要买一张今天到信阳的票。”吴婷手敲键盘,不到30秒就出票了。
当吴婷把车票和找零的现金递给老伯时,他瞪大了眼睛:“这么快啊,我的烟才刚点燃呢!”
“以前那窗口前全是黑压压的人群,2008年进入高铁时代后,有了蓝色磁介质票,再往后,随着12306网站的使用和售票点位的增加,大大缓解了我们售票窗口的压力。”说起铁路发展给自己工作带来的便利,吴婷笑得两眼弯弯。
“无”票乘车不是梦
时间来到2020年12月,随着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售票大厅的排队长龙消失不见,吴婷转岗到客运车间。
2023年2月2日,吴婷正在组织K1006次旅客出站,发现了一位蹲在地上正在翻找行程条的阿姨。
“阿姨,不用找了。现在实行的是电子客票,刷身份证就可以出站。”吴婷笑着摆摆手,伸手接过阿姨手中的身份证,放在出站闸机感应区,仅3秒,闸门便打开了。
“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了,还好有你们帮我。”阿姨竖起大拇指。
今年是吴婷最后一个春运,虽临近退休,但她第一个申请春节值守。
“同事说以前的硬纸票和红纸票都需要人工检票,一趟1000人的列车到站光检票出站就要半个小时。如今旅客自助检验最快2秒即可出站。”吴婷颇多感慨,30年间,小小火车票,方寸之间,映照的是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和旅客们日渐便捷美好的出行体验。(贾思瑜 程斯佳)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