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焊枪30余载,王洪兵在12万只高合金焊口上打下烙印,一次合格率100%——
“首席技师”是这样炼成的
近日,施工中的中能建建筑集团甘肃正宁电厂项目主厂房里,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位身材高挑、肤色黢黑的老师傅正穿梭其间忙碌着,只见他时而停在一名年轻焊工面前比划几下,时而手拿焊枪亲自上阵。
眼前这位“焊”匠是现场焊接技术负责人王洪兵。去年,“新八级工”制度落地实施,王洪兵获评全国首批首席技师,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中成功登顶。
手握焊枪30余载,王洪兵辗转大江南北,承建大中型火电机组20余台,完成锅炉受热面、汽机管道等12万只高合金焊口施工,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成就多个“首次”
王洪兵热爱焊接,更喜欢创新。在同事们看来,如果把焊接现场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么王洪兵就是一名优秀的指挥。也正因为如此,他成就了中能建建筑集团在焊接领域的多个首次。
在淮南田集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面对世界首台再热蒸汽温度超过623摄氏度的超超临界机组,王洪兵带队成立“高合金QC攻关小组”,对两种新材料的应用展开攻关。
从技术难点讨论到岗前试焊,再到现场施焊,面对新材料焊口这一全新的课题和挑战,王洪兵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理论,反复试验。
最终,他们探索出“小电流、窄焊道、薄焊层、快速焊的小线能量工艺”和“高频引弧、电流衰减”的焊接新技术,将含量极低的日本焊丝作为焊接填充材料,同步进行充氩保护。有了新技术加持,1546只HR3C新型高合金焊口的技术难关顺利攻克,合格率达到99.4%。
相关专家验证后认为,这项新技术能有效保证锅炉受热面管焊口质量,提高发电机组热效率,为两种新材料在火电超超临界锅炉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最终,该项工程获评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苦练“手上功夫”
1987年,17岁的“能二代”王洪兵来到蚌埠热电厂工程成为学徒工。
“电焊苦、电焊累,焊工就是活受罪,不是蹲,就是跪。”这是当时在电焊行业广为流传的口头禅,也是中能建建筑集团最早一批焊工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焊接尤其考验焊工的“手上功夫”,如果经验和火候不到,零件不是焊穿就是虚焊。要想烧出好零件,双手的协调配合很重要,手法一定要稳。
一手送焊丝,一手抓焊枪,从眼神到姿势,王洪兵跟着师傅认真地学。晚上,他的眼睛疼得睡不着觉。师傅告诉他,这是焊接初学者都必须经历的“阵痛”。
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一项一项地练;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学。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王洪兵的焊接技术和理论水平日益精进,熟练掌握了火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摇摆焊、镜面焊等焊接方法。很少夸奖别人的师傅对王洪兵十分赞赏。
“确保焊口光泽美观、一次成优。”这是王洪兵对自己的要求。闪耀的弧光中,王洪兵也收获了成绩,他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全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1项、行业QC成果奖4项、省级工法1项。
“匠星”闪耀
2022年,50岁的王洪兵在获得安徽省首批特级技师后,再次获评全国首批首席技师。
徒弟们第一时间向王洪兵发来祝贺。高兴之余,王洪兵认真编写了一段文字发给徒弟们:“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望君常传喜讯于耳。”这段话既是鼓励徒弟们,更是鞭策自己。
在王洪兵看来:“焊接质量关系着电厂长周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点也马虎不得。”
电钻钻鸡蛋、在吹鼓的气球上钻纸、将针管焊接在一起吸水……王洪兵带徒弟从不纸上谈兵,他喜欢带着徒弟们一起苦练基本功,在厂房里,总能看到“王教头”的身影。
王洪兵注重针对每位学员的技术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有的学员理论知识薄弱,他就用随时提问的方式帮助查漏补缺;有的学员操作不规范,他就手把手地纠正每一个动作……如今,王洪兵的徒弟中也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匠星”。
“人生随焊花一起飞舞,璀璨夺目,不负韶华。”这是“焊”匠王洪兵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