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勇做新征程上的时代先锋
——写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下)
3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3月是万众瞩目的“两会时间”。北京长安街两侧,一排排红色中国结一路蜿蜒,涌向天安门广场。肩负人民重托,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聚北京,履行职责,共谋发展,凝聚力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这样的历史方位,使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
发展开新局,蓝图变现实,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站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时间坐标上,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
打造主力军——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
在新一届代表委员中,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最美职工的名字格外引人关注。他们当中,有创造“中国精度”的钳工夏立、“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孙泽洲、高铁技能大师张雪松、电缆技术“女掌门”何光华、电火花专家王钦峰,还有孤岛邮递员谢坚、“英雄机长”刘传健、优秀农民工邹彬、乡村教师农加贵……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刚一抵京,媒体的采访邀请就蜂拥而至。“今年我的建议与破解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有关。”面对话筒和镜头,这位技术工人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要引导广大青年劳动者脚踏实地,扬长避短,真正找到适合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被誉为“中国最富农民工”的王钦峰,因技术高超、贡献卓越,成为国际化企业豪迈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公司排名前十的股东。进入豪迈20多年,王钦峰陪伴企业一同成长:从电工、维修工干起,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研发了国内首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获评特级技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钦峰的传奇故事,为青年人描绘了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美好前景。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亿万职工众志成城、团结奋斗。
2023年2月14日,在全总十七届七次执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组织动员亿万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决议》,号召职工群众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拼搏奉献、争创一流,唱响新时代“咱们工人有力量”。
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共识凝聚起来、力量激发出来,引导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工会组织重任在肩。
从工厂到社区,从企业到学校,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思想引领行动广泛覆盖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各级工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企业、车间、班组。同时,打造传播矩阵和文艺产品,深化“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征集活动,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向全社会发布“最美职工”“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月3日,全总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启动“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从5个方面明确了新一轮宣传教育的重点任务,致力于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坚定信心、自信自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工人阶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会工作品牌,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活力。
进入2月份,劳动和技能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国化工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福建泉州举行,首次实现在真实厂区进行实战竞赛,并设置3D虚拟“考场”;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600余名技能健儿齐聚广东广州,在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一决高下;2023年湖北省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开赛,覆盖百项重点建设项目、千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万家产业链企业职工;2023年陕西省建设系统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组织各重大工程建设单位比工程质量、建设工期、文明施工、技术创新、技能水平、科学管理,并创和谐团队。
与此同时,“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汇小流成江海——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造着令人惊艳的巨大价值,2013年至2020年,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122.4万件、实施3259.7万件,开展技术革新453.6万项,完成发明创造158.9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131万项。
2023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入第六年。围绕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聚焦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工会牵头抓总,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协会、企业等充分发挥作用,共同攻难题、强弱项、补短板,推动“产改”取得新突破。
当宏大历史徐徐展开,每个劳动者都是亲历者、见证者,也应当担负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主力军。
当好“娘家人”——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2月25日一早,位于江苏南京秦淮区的职工之家广场热闹了起来,全总开展的“春风送岗促发展 工创美好新生活”2023年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一个个招聘摊位前,企业工作人员高声招呼着求职者过来“看看”,手拿简历的求职者在心仪的企业前驻足咨询。江苏各级工会组织了140多家用工单位和创业企业参加,现场提供了700多个工种、1.3万个就业岗位。
就在同一天,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工会同步开展了线下招聘活动,并提供创业咨询、法律援助、普惠体验、政策宣传等现场服务。这项活动将持续全年,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帮扶。
这项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正是工会组织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深入细致做好职工就业创业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总和各级工会不断加大投入,仅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就累计组织专场招聘会近14万场次,组织技能培训1224万人次。
当好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是广大工会干部的角色定位。
一组数据,浓缩着职工“娘家人”认真履行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担当作为——
2022年,各级工会筹集两节送温暖活动款物36.26亿元,统筹发挥全国3380个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16万个基层帮扶站点作用,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生活遇到临时性困难的职工送温暖和帮扶力度。
截至2022年底,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1.17万个。
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系列行动,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活动、2022年度“暖途·货车司机职业发展与保障行动”,仅“暖途行动”就覆盖货车司机超过100万人。
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全国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报送人社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132万份,覆盖职工1.2亿人。
推动完善“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2022年全年累计调解纠纷28.9万件,调解成功率82.84%。
持续推进“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9万场次,帮助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4.6亿元。
全总和各级工会不断深化“求学圆梦行动”,开展产业工人学历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投入资金达到1.1亿元,帮助30万职工提升学历水平……
这张闪闪发光的履职成绩单背后,是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以职工为中心的坚持,是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追求。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全面实现!”随着工会建档立卡的549.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工会维权服务工作有了新的任务:把维权服务工作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权益维护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2023年1月,全总发布了第二批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单位名单。这项开始于2021年的工作,旨在鼓励地方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批服务职工基地,培育一批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一批服务职工创新模式,建成示范性好、辐射功能强的服务型、枢纽型、高质量服务职工综合体和职工生活幸福、环境良好的企业样板。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均已在全总试点基础上开展省级试点工作。
无论是做优做强送温暖、就业创业服务、工会法律援助等品牌工作,还是加快构建以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帮扶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工会组织的努力都指向同一目标——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桥梁纽带——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总公布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成果。调查表明,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农民工2.93亿人;职工平均年龄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
值得关注的是,5年来,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组成、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技能素质、愿望诉求呈现新的特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职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技术技能素质显著提升;职工更加注重自身和长远发展,更加期望工会组织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新的赶考路上,工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守正创新,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全总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兜底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美团、京东、网易、唯品会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已全部组建工会,并带动盒马、科大讯飞(上海)、虎牙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建会”“全总启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发动各级工会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建强县级工会这个‘桥头堡’”……
来自全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刷屏互联网,也传递着一个强烈信号: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是工会不变的工作方针。
近年来,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重点,全总和各级工会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到1037万人。
如何让基层工会组织有效运转起来,活力完全激发出来,让工会工作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看得到身影、听得到声音、发挥出作用,是各级工会必须解答的时代之问。
全总和各级工会牢固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扭住建强组织、搞活工作这个关键,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一线。来自全总的数据显示,全国工会经费有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全总本级经费70%用于对下级补助。
与此同时,在全总带动下,各级工会纷纷开展了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启动了“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并加大了智慧工会建设力度,不断释放工会改革创新的活力。
当越来越多的工会干部扎根基层一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出现在大街小巷,越来越多工会服务通过网络触达职工需求,不仅在一点一滴中传递着“娘家人”的温暖,也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风雨兼程,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始终与职工群众站在一起,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引领,旗帜鲜明的维权服务,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把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两会大幕开启。让我们团结一心、乘风破浪,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