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106短信”发送者 早该被强制标注实名
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消保委建议运营商在发送“短信时主动标注实名。
《羊城晚报》评论说,106短信近年来成为商业推销的主要渠道。106短信真假难辨,很多时候由“李鬼”发出,让不少用户承受被骚扰被侵权之苦。建议强制标注106短信发送者实名,对于打击“李鬼”,保护“李逵”,特别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该思考能否让官方正规信息和商业性短信以不同数字代码分开发布,让消费者能有选择地拦截、拒收垃圾短信。
◇“土豆刺客”的锅不能甩给“小份菜”
因为18元5片土豆的事情,某火锅品牌连上了好几天热搜。虽然企业多次回应,但也没能平息争议。
《经济日报》评论说,企业只澄清是“小份菜”、暂时不考虑降价,说明对产品定位和定价有信心。但如果品牌传播的故事讲得不透彻、明码标价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容易引发消费者产生“土豆刺客”的质疑。“小份菜”是响应光盘行动的有益尝试,是防止餐饮浪费的有效手段,不应成为卖高价的理由。品牌有必要时时鞭策自己,努力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对很多新兴品牌来说,这是个绕不开的课题。
◇客运站的“旧车票”能否登上“新客船”
继广州、北京等地陆续关停汽车客运站后,投运30年的海口汽车东站近日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23年4月份停止运营。
《南方日报》评论说,车站关停让人惋惜,却也是人们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结果,是大势所趋。当然,具有公益性的行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汽车站关停后,有相关需求的群体、需求可替代性等,都应纳入考虑。从更大视野看,一些事物成功避免了沦为“时代的眼泪”:供销社重新找准定位,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高铁遍地跑,绿皮车也依然在行驶。面对新事物冲击,找准新位置、顺应时代变化,才能不在变迁中退场,在公益和利益中实现新的平衡。
(乐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