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挑战自我的道路上,何小虎从未停步——
【身边的大国工匠】不断成长的火箭“心脏”钻刻师
2月28日晚,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37岁的数控车工何小虎名列榜单。何小虎32岁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最年轻的裁判,34岁成为国赛裁判,可以操作10多种不同型号、种类的机床,工作期间解决了75项航天发动机难题、获70多项奖励、专利18项……
作为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的工匠,何小虎被外界誉为火箭“心脏”钻刻师。
“学会给自己找困难”
2010年,何小虎以实操考核第一名毕业,进入车间工作,师傅董晓文便看到了这个“第一名”和别的新人不同,“满头大汗、满脸油污、浑身沙砾,鼻子里都是灰土,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原来,这是在车间里反复做零件、磨刀,不断重复简单、枯燥的动作造成的。
几年后,董晓文还加了另一句评价,“何小虎会给自己‘找困难’。”
2014年,何小虎的基本功已经娴熟起来,他也遇到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大拦路虎”。“推得精、飞得稳、变得妙、落得准”是大家对月球着陆器和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所使用的变推力发动机的写意描述,其关键部件是燃烧室喷管,该部件的加工一直是公认的行业难题。
“让我试试吧,我们的困难自己可以战胜。”一天,何小虎主动要求攻关。所有人都被这个仅有4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震惊到。
自那以后,同事们在车间总能见到何小虎。一年后,令所有人不敢相信,何小虎通过大量试验独创了一种冷却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及车削加工技术,彻底解决了该世界级难题,并获国际专利授权。之后的几年,何小虎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难题,并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全力攻克解决。
“享受挑战带来的真正充实感”
“我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难的目标,然后不断去挑战和突破自己,最终享受这种挑战带来的充实感。”何小虎说。
离心式喷嘴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稳定性,可能导致火箭发动机剧烈振动、局部烧蚀,因此,其精度要求极为苛刻。作为精密组件,每个喷嘴有12个直径为1.05毫米的孔,精度误差全部要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而每台发动机则需要200余个喷嘴同时工作,加工难度极大。
2017年,何小虎决定承担起该难题。无数次失败后,最终攻克难题。产品合格率从60%提高到99.9%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多,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在不断挑战自我的道路上,何小虎从未停步。针对通用类零件难找正问题,他总结出“四点两线”粗找法、“三点一线”精找法,零件找正效率提高200%;某重载发动机涡轮泵离心轮的研制攻关中,何小虎的多项技术突破满足了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和发射大规模空间设施任务需求……
“不断求新与求变”
“看看,这些都是我的‘新徒弟’。”在35车间,何小虎指着一排排自动化生产单元兴奋地说,“它们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产品质量也更稳定。”
作为陕西省带徒名师,几年间何小虎先后培养出20多名徒弟。如今,他的徒弟变成了一排排生产单元,他自己也开始投身和挑战新领域,成了车间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提升的负责人。
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影响下,何小虎发现了车间的产业工人们出现了抵触心理,“机器都把人替代了,那我们岂不是要下岗了?”有人问何小虎。
“人要不断战胜自己,求新与求变也是时代提出来的要求,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摸索。”空余时间,何小虎和大家谈心,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传递出去。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推进,35车间的产业工人从每人操作1台设备到可以操作三四台,空余时间还能干一些别的工作。大家发现,重复动作少了,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反而成倍提升,工资也相应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单工种到多工种,倒逼着工人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如今,何小虎作为喷嘴单元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完成了10种工艺流程优化和加工转型,喷嘴产量也从15万件提升到30万件,周围同事纷纷支持何小虎带队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制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