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3月11日 星期一

代表委员针对化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堵点和难点建言——

打通“产改”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裴龙翔 陈晓燕
《工人日报》(2023年03月11日 07版)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自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不高、成长成才渠道不多、劳动付出与收获不相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打通“产改”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

“‘五级工’制度时技能工人触碰到职业‘天花板’的速度有多快,你知道吗?”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彭小彦代表给记者算起了时间,“现在很多员工进厂时已经是中级工了,按照五年一级的速度往上走,基本37岁就达到了高级技师,到顶了。” 彭小彦代表还说起了一个让人无奈的情况:“越是优秀,到达‘天花板’的年纪就越小。”她以自己的师傅为例,“30岁就成了高级技师。”

“新八级工”制度的实施让彭小彦代表看到了希望,目前她正在申报第七级“特级技师”。“考核要求从原来的传统制造向现代化智能制造转变,更符合现在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拓展了技能人才上升空间。”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完善推广‘新八级工’培养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建议。

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一线技能工人王林代表对此表示认同,并为此提出了在制造型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的建议。

针对产业工人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委员表示,要真正打通技术工人纵向成长有阶梯、横向发展可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完善技能等级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持续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产业工人劳动管理的双轨管理体系。

建立贯穿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制度

“我这里说两个现象,一个是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常常遇到因为技能工人短缺而无法落地的情况。另一个是从龙头企业跳槽到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常常5年左右就不再熟悉顶尖技术了。”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刘忠代表说,两个现象背后有个共同的原因——对技能工人的培训不足,这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彭小彦代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她还发现,企业常常抱有“花大力气培养不如直接挖人”的想法,重使用轻培养。

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要完善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完善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同时,督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思想政治引领嵌入企业文化,把职工创新嵌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培养技能人才的种种困难,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代表还提出,要坚持教育培养与技能评价有机结合,进一步密切产教融合。

以“待遇+关爱”留人留心

“一个普通的数铣工在湘潭每月工资仅有4000元左右,可能还比不上快递小哥。”谈及技术工人的待遇问题,彭小彦代表说,“收入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他们难受的是社会固有的标签化印象,认为技术工人文化层次低,只能从事低端操作岗位。”

“在不断营造尊重劳动氛围的同时,要强化制度保障,切实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完善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兼职制度,让产业工人在政治上更有认同感。”孙景南代表表示,企业要以“待遇+关爱”留人留心。

待遇好、经济地位高,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多位代表委员提出,要切实增加产业工人经济收入,着力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与薪资收入挂钩,实现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健全技术工人技能和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努力让产业工人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