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瞭望】给“百姓身边的安全”装上“保险阀”
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大、电动自行车充电难,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民生领域安全话题建言献策。对“黑飞”无人机撞击轻轨、大楼及划伤市民,以及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引发火灾等问题,上海等代表团从制定标准、完善体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来自现实民生。上述涉及“百姓身边的安全”的问题,有的是新近出现的,比如“黑飞”无人机等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渐渐增多,不时出现操作不当或违法飞越禁飞区问题;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场所因疏散条件差、装饰材料易燃等,留下安全隐患。有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甚至逐渐加剧,比如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入户充电、非法改装等。还有的问题则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例如一些居民区“消防栓喊渴”、消防通道被长期占用等。
这些问题当中,有些缘于无明确规范要求,比如北京等大城市对无人机划定了禁飞范围,但更多地方尚无相关规定,给“黑飞”无人机问题留下管理空白。更多的情况则是现有规定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所导致的,比如,我国已经颁布并执行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车速、电池容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在不少地方,超速车、改装车仍能顺利“上牌”;一些居民区消防设施“水到用时方恨无”,监管和维护责任未能落实到位。
“消防员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起救助救灾的行动”,在两会“委员通道”上,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琼色委员带来的这个数据令人揪心。近年来,为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有关方面举措良多,包括壮大多种形式的应急救援专业人员队伍,推动在街道一级完善基层末端消防安全管理职能等。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要加强备灾防灾能力和安全能力建设,对于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对一些重要设施、重要工程,要提升安全等级、安全标准。”这不仅在宏观层面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也回应了要保障好“百姓身边的安全”的公众期待。
与此同时,代表委员纷纷给出建议:摸排城市火线隐患,精准实施消防安全工程;加强“三无”小区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增强群众避险意识和避险能力;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装备,以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隐患的预警精度和应用广度,等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防灾减灾等城乡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今年工作重点即包括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今年的“国家账本”中也明确提出切实做好重点民生保障,完善应急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投入。
保障“百姓身边的安全”不容任何大意。我们既要在安全工程等“大件”上下功夫,也要在一根电线、一口窨井等“小件”上着眼,多维度“做加法”,将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更牢,守护好“百姓身边的安全”,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