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机”和“装有机”不能一直混战
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大米……近年来,有机产品日益受到公众喜爱,而带有“有机”字样的产品是否一定“有机”?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国对于有机产品的规范要求十分严格,符合规定的有机产品均需经过认证才能上市销售,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不得在产品、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ORGANIC)等误导公众的表述。”(见3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有机产品,是指采取有机的耕作、加工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即耕作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在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等过程中,有机产品也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简言之,有机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高质量、安全营养的产品,也被称为“生态产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有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机产品往往价格较高,利润可观,不少企业因此动起了歪心思——市场上出现了花钱购买有机认证、张贴假冒有机认证标志等现象,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产品实际上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冒牌货。
有机产品真假难辨,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选购和食用、损害其经济利益,而且会妨碍相关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一种不正当竞争。
对冒充有机产品的行为,必须毫不手软予以打击。这是约束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倒逼其提升产品品质的需要,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有机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各地针对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使用环节的监管要常态化,要遵照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的规定,防止过期失效标志“超期服役”。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相关科普和宣传活动,为公众答疑解惑,让人们学会避“坑”,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