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破解手机泄密难题亟待各方合力
在公众印象中,手机电脑格式化后就没有痕迹了。但测试表明,一键删除、快速格式化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将数据删除。
东方网评论说,删不干净意味着存在信息恢复并转卖给营销公司进而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防范手机“泄密”,个体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处置旧手机、旧电脑时要遵从专业人员的提示,厂家也要从技术层面把好关,进一步改进技术手段防范泄密。破解手机“泄密”这道难题,亟待各方合力。对于“丢失”的手机可以“无门槛”卖出的灰色利益链,理应依法严惩。
◇花钱刷票就能得奖,会毁了孩子价值观
近日,云南大理某幼儿园组织家长上传孩子照片参加网络评选活动,但家长发现,可通过购买虚拟礼物刷票。目前,当地教体局已叫停此次活动。
光明论微信公众号评论说,问题有待当地全面调查。目前来看,有些刷票评奖的操作已经被犯罪分子盯上,类似的诈骗方式在各地学校流行,很多家长被骗,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此外,刷票获奖的方式也可能对孩子产生误导,认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换取个人荣誉,这是对孩子价值观的荼毒。对于刷票评比,教育部门必须拿出鲜明态度,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价值观。
◇治理盲盒陷阱必须依法亮剑
最近,“39元抽手机”式的盲盒陷阱悄然流行,很多人忍不住碰碰运气,可最后只收到了货不对板低价货,且无法联系到商家退货退款。
央广网评论说,盲盒的“坑”精准拿捏了消费者心理,想要维权却很难。互联网销售的盲盒尚无全国通用的管理规则,不等于商家可以任性而为。比如,商家屏蔽买家评论功能或只对好评予以显示,属于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有关信息不全面,有误导和诱导之嫌;若展示的评论内容不真实,还构成虚假宣传……因而,现有法治框架足以规范商家的行为,监管部门要反应更灵敏、处置更高效有力。(嘉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