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一线蹲点影像】雄安6岁

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影报道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01日 04版)

3月29日,河北雄安新区,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施工现场,来自云南的钢筋工罗金保正在用套丝连接钢筋。该项目建成后将迎来2075户雄安居民。

2020年12月3日,王福军(图左)正在自家的小院里给王雄安测量身高。

2018年3月28日,雄县米家务镇,1岁的王雄安正在学爬。

2020年12月28日,雄安高铁站投入运营后,王福军(图中)带着王雄安(左一)和女儿来参观,并在站前广场合影。

3月27日晚,雄县米家务镇,王雄安(图左)正抱着姐姐的语文课本在朗读。

3月31日,雄县米家务镇板东幼儿园,王雄安正跟着老师上手工课。

2019年4月2日,长年靠白洋淀为生的王二猛带着游客参观白洋淀景区。

2021年5月8日,安新县白洋淀旁,听说老房已拆,王二猛(图左)和妻子又特地回去,在废墟中找到了老房的门牌。

3月27日,容西片区首批安置房内,王二猛(图右)正和妻子商量新房的装修和家具的摆放。

3月28日凌晨,王二猛揭开了当天的第一笼包子,开启新一天的营业。

3月29日,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

3月29日晚,河北雄安新区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上塔吊林立,与远处已交付的A单元安置房在夜色中交相辉映。

经过6年的建设,“未来之城”雄安新区雏形初显。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雄安新区正在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这也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6年来,工人日报记者持续关注雄安建设,跟踪采访当地居民,记录下一个正在变化中的雄安。

 

3月28日,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东边的农田里一片忙碌,又到了洋姜收获的季节。这些洋姜将销往全国各地,而经销商和店主往往会特意强调它们产自雄安。距离农田不足100米外,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正在施工。按计划,14个月后,45栋新房将成为2075户雄安居民的新家。

从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至今,雄安不仅赋予了当地人一个全新的身份,也意味着将来的更多可能。

对于家住雄安新区安新县城的王二猛来说,未来已来。去年10月,作为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首批安置房业主,王二猛拿到钥匙后就开始和家人盘算新房的装修。

“这里放个餐桌,再在客厅摆个大电视。”3月27日,站在三室一厅的新房里,王二猛和妻子开始着手规划这里的生活。回想起当初搬离白洋淀时的伤感,如今的王二猛笑得合不拢嘴。他说:“那时故土难离嘛,但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6年来,闲不住的王二猛总想着借着新区的东风把日子过得红火一些。当过白洋淀导游、卖过“雄安特产”、开过饭店……几经折腾,有赔有赚。如今,他又在安新县城盘了一家门面房,开了个包子铺。这间不足50平方米的包子铺,寄托着王二猛的创业梦,也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每天凌晨4时,他就和家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拌馅、和面、煮粥……而他“研发”的肥肠包和海鲜包很快就为自己带来了不少回头客。

6年,让一座现代化城市雏形初显,使得这里的百姓眼里有光;6年,也可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活泼灵动的孩童。

3月27日晚,在雄县米家务镇的一座平房里,与新区同岁的一名男童正在父亲王福军的监督下识字朗读。他拿着姐姐的语文课本,有板有眼地读着,站在身后的王福军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小子脑瓜子好使,就是太淘气。”晚婚晚育的王福军对儿子有着无限的期待,为了这份期待,他在给儿子起名时打破按族谱起名的惯例,借用了新区的名字取名“王雄安”。

“6年感觉过得很快,今年秋季王雄安就该上一年级了。”王福军说,上小学后,孩子就长得快了,真想现在就看看他未来的样子。王福军盘算着,再过两个6年,王雄安就该考大学了,“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大学、工作也不是没可能”。

【蹲点手记】

和雄安的约定

我第一个用6年来计数的人生经历是上小学,如今是采访雄安新区。

走在雄安新区的大街上,还是能回想起6年前新区成立之初的情形——“慌不择路”的同行们错把雄县当雄安,那座悬着“雄州”匾额的牌楼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雄安新区的地标。只可惜,一年后“雄安基建第一标”的市民服务中心既不在雄县,也不在安新,而是落在了容城。

还是在6年前,那是一个冬天,我在雄县采访一位村民时,无意中得知他的一个邻居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就叫“王雄安”。原本疲惫的我瞬间来了兴致,急忙请他把带我到王雄安家。当晚,突然被我这么一个操着山西口音的“北京记者”侵扰,本来安静的一家人多少有点意外。王雄安的奶奶则坐在坑头一言不发,不甚愉快。等后来熟悉了,我才从王雄安父亲口中得知,奶奶当天是把我当成了人贩子。听到这个解释,我大笑不止,“孩子真是长辈眼中的宝贝疙瘩”。

6年来,我对雄安新区和王雄安的关注从未中断,每年都会去几次一直跟踪采访的家庭。而曾经把我当作“人贩子”的奶奶逢年过节还会和我通个电话,讲一讲王雄安的近况。这也慢慢成为我和雄安新区以及王雄安的约定。

为这次采访回顾过去的照片时,我也不禁感叹时间的力量:6年来,雄安新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从千年秀林到雄安高铁站,从房屋拆迁到安居新家,而我记录的王雄安也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了一个活蹦乱跳、调皮捣蛋的大孩子。

小人物,大时代。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当这里的个体和他所处的时代擦出火花时,我也憧憬着他们绚丽绽放的那一天。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