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热点思考】聚焦数字技能提升 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范巍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03日 07版)

●观点

做好新时代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的培养、评价工作,要加快新职业认证,保障从业者权益,加强对从业者的数字技能培训,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数字平台定向培育数字人才。

 

近年来,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公布了168个新职业,首次标识97个数字职业,占全部职业总数的6%,其中新职业43个,占数字职业的44.3%;延续绿色职业标识,共标识绿色职业134个,其中新增15个。

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打破了时空界限,形成了协同、开放、多元的新生态,加速推动数字职业化与职业数字化,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这些新的就业机会承载着新技术、新方向,亟须更加适配的评价制度来科学引领。当下,我国正在进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无论是面向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还是面向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抑或是面向整个人才队伍的分类评价和发展贯通,无不面临这种挑战。如何科学认识、培养和评价数字技能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笔者认为,数字技能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底层是通用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普通社会公众顺利工作、生活、学习、出行所必备的基本技能,相当于基准标准。中间层是职业数字化智能化后的专业数字技能,是绝大多数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迭代升级的数字技能,相当于专业标准。上层是数字职业化后的特定数字技能,是数字职业从业者所需要的全新技能,相当于特定标准。三个层面的数字技能互为支撑,相互补充,是当前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国家已经关注到数字技能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进行了相关部署。2021年4月,人社部发布《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提出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同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党的二十大和今年的全国两会,更是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依然面临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其中数字技能不足已成为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升级,行业快速迭代对从业者能力挑战日益增加;二是数字时代职业演进进程加快,但国家新职业认定难以跟上就业发展进程,许多新职业从业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社会认可的专业培训;三是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存在培训内容传统、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时代用人单位和从业者的需求。

为做好新时代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的培养、评价工作,围绕现行人才评价制度特别是职业技能认定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快新职业认证,加强保障新职业从业者权益。一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的新职业监测培育功能,在主要的数字平台设立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状况调查监测点,提高对新职业发展的前瞻预测能力。例如,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动头部平台,建立全行业新职业景气监测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报告,作为国家新职业认定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在政府指导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平台企业等数字生态率先开展新职业申请、新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为其申报新职业开辟绿色通道,加速新职业认证,进而加强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对从业者的数字化工具技能培训,助力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依托平台企业,在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中增加“数字化工具技能”培训内容,推广社群运营、小程序开发等门槛低、应用广、实战性强的数字化培训;将轻量化、易上手的数字化工具能力培训等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加强青少年编程教育,推广青少年编程与创新赛事。另一方面,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就业技能、法律安全等培训体系,支持重点就业群体依托数字平台接受数字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为从业者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链条、体系化服务。

第三,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现科学分层分类评价。一方面,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适用的职业进行分层分类,可按照一般职业、数字职业、绿色职业,或传统职业、职业数字化职业、数字职业化职业等方式划分。另一方面,在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培训包开发、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数字技术技能模块要求,实现精准科学的分层分类评价。此外,对一些尚未进入职业分类大典,但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前端领域已经存在且发展势头良好的“成长期”“成熟期”新职业,可参照部分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方法,以更加前瞻、更贴近一线的方式,由有关部门授权行业龙头企业或权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先评后备制”评价,以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第四,加强对重点地区新职业从业者的数字技能培训,鼓励数字平台定向培育数字人才。一方面,聚焦县域、乡村或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数字化培训,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委托平台或第三方企业设置直播带货等讲师体系,送数字技能下乡,实现农业与特色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平台与职业院校试点合作,发挥企业技术与一线优势,调研数字人才缺口,共建数字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制定标准化教材与课程体系,建立数字人才储备库,实现“人才需求—定向培训—实现就业”的用人链条。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