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天下】美元式微已是大势所趋
阅读提示
当前美元货币体系正遭遇远较上世纪70年代更根本的危机和冲击。当前的全球性“去美元化”热潮,其实是美元体系危机的“表征”,看似纷乱、零散,但背后存在一条主线:促进本币交易,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传出“本币结算”“摆脱美元依赖”的消息,国际上“去美元化”的呼声再度高涨。上一次“去美元化”热潮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当时欧盟是重要推手,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经济逐步回稳,这一声音逐渐趋弱;而本次“去美元化”潮流的掀起,背景则复杂得多,影响范围也更为广泛深远。
警讯不断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史无前例的经济、金融制裁,美西方不仅对俄罗斯的主要银行、企业甚至政府高官和部分社会精英个人使用美元进行限制,而且将俄罗斯“逐出”国际结算系统(SWIFT)。
为了早日“摧毁”俄罗斯,美欧竟然不讲国际社会数百年遵守的金融道义,对俄罗斯及其居民在美西方的资产进行直接扣押、没收。此举引发全球恐慌,成为引爆此轮国际“去美元化”热潮的导火索——
先是俄罗斯及其盟友宣布放弃使用美元。2022年4月,俄罗斯决定向“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改用卢布结算;2023年3月,俄总统普京郑重承诺,不仅将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还将在俄与第三国的贸易与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此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跟进。在亚太,印度央行推出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东盟国家近日同意在该地区加强本地货币使用,以减少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部分国家则计划成立“区域集成支付网络”,推进本币对外汇的结算。
在中东,伊朗、土耳其、沙特、阿联酋等中东诸国宣布,将推进对外本币交易。在拉美,巴西称将与阿根廷共同推进新货币“苏尔”的创建;2023年3月底,巴西宣布与中国的双边经贸中使用本币结算,并推动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在非洲,南非等国也表示,将采取措施,以摆脱“过度依赖美元”的状态。
与2008年不同,发达国家总体较为沉默,但其实也已暗流涌动:以色列央行表示已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法国则于近期与中国完成一笔人民币结算的天然气交易。
此外,近些年来,欧洲为提升欧元地位、降低对美元依赖,实际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完善和加强欧元体系、创建绕过美元的外汇交易系统“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目前成员国已扩展至14国。
背后动力
如前所述,本次“去美元化”并非美元遇到的首次危机。“二战”以来,美元危机已经发生多次,每次重大危机,都在美元体系上留下深刻“疤痕”。
此前最大的美元危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尼克松冲击”,在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下,叠加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导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
此后,美元仍是国际标价、交易、支付、结算、储备的关键货币,但美元发行不再受黄金等外在约束,各国自主决定与美元的汇率制度,俗称“牙买加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国际货币不再是商品货币,而是主权法币;美元“一元独大”,是国际货币的核心,但欧元、日元、英镑、瑞郎、加元等也是国际货币,尽管其重要性远低于美元。
此后,国际上爆发多次国际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都对美元体系带来冲击和改变,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运行机制改革和“特别提款权”(SDRs)发行机制的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等。这些变化虽未触及美元体系的“核心”,但推动了美元体系的“外围”变化。
纵观历史,国际货币体系是不断演进的。推动货币体系变迁的主要动力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世界经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现格局性变化,全球经贸与投资流向和分布格局的改变,使得旧的国际主导货币被新货币取代,比如英镑取代法国法郎,美元取代英镑。
但货币具有独立性,其发展演变有自身逻辑和进程,不会随经济格局的变化而立刻变换,其间存在一定的“时滞”。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社会需要一段过渡期,以改变行之已久的交易习惯、账簿体系等,适应新的国际货币;另一方面,货币并非纯粹金融事物,而是与主权、政治、国家利益等密切相关,任何国际货币的变迁,背后总是伴随着国际政治阻力和冲突。
因此,当前美元体系遇到种种问题,但是否转化为足以撼动其国际地位的“危机”,取决于政治、经济等很多因素。
根基动摇
自成立始,美元体系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与当初相比,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上,新兴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以中、印、印尼、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等为代表的“新兴七国”(E7),有望于2030年前后,正式超越美、日、德、英、法、意、加拿大等为代表的西方“七国集团”(G7)。其中,中国发展最具冲击力,很多国际机构认为将在今后十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政治上,大国地缘竞争全面升级。自2020年至今,美国对华战略“一年一个版本”,虽然仍在试错调整中,但总基调基本确立,即对华以竞争与遏制为主,合作与协调为辅。而为了打压俄罗斯,美西方不惜“公器私用”,将国际结算体系、美元体系等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公共产品”政治化、武器化。
由此观之,当前美元货币体系正遭遇远较上世纪70年代更根本的危机和冲击。当前的全球性“去美元化”热潮,其实是美元体系危机的“表征”,看似纷乱、零散,但背后存在一条主线:促进本币交易,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随着美国在全球地位的相对衰落,美元继续维持“独霸”地位,不仅对全球经济稳定带来冲击,对美国经济也弊大于利。当然,由于美元体系的“惯性”,且目前世界尚无足以替代美元的第二货币,美元地位还将继续维持较长时间,但美元式微已是大势所趋。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