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充满烟火气、文艺气的集市,又新增硬核的产业链供需集市
长沙“集市”之变
早上5时,随着第一声吆喝响起,四面八方赶来的摊贩支起档口,一片空地变成沸腾的早市;傍晚时分,一辆辆私家车有序进场,打开后备箱,撑起小桌椅,挂上耀眼灯带,方寸之间的小摊有生计有热爱……
记者近日在湖南长沙走访发现,集市,这种传统的交易场所也在推陈出新,正以热腾腾的气息,见证当下的经济活力。
集市里不光有柴米油盐、针头线脑,还有芯片等高精尖工业品;“赶集”可以在会议桌上,也可以在电脑前。通过集市对接,打破供需两端的信息“孤岛”。在长沙,原本为应对疫情而设的产业链供需集市,如今有了新的应用场景。企业互联、产业成“链”,不出园区门,解了供需难,也能实现供采双赢。
早市里的烟火气
早上5时,长沙市雨花区万科魅力之城附近的一片空地,在晨曦中“醒”来。满载蔬菜水果的小车、肩挑手提的小贩涌进空地,搭起篷布。几声吆喝过后,附近居民也紧随其后,提着篮推着车鱼贯而入。
国新与妻子是最早赶来集市支摊的那拨人。夫妻俩在浏阳租了地,养鸡卖。“我的鸡喂的是谷子,这里有一批熟客。”国新告诉记者。
原本空置的土地,被人租下后,经过报批,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集市。摊贩们按日或按月缴纳管理费,购得“日票”“月票”,就可以在此摆摊。国新夫妻俩买的是“月票”,在这个集市租了固定摊位,两三百元一个月。
这个集市只在日期逢二或者逢六时开市,一般在中午时分慢慢散场。大多数摊贩都跟国新夫妇一样,要到处“赶场”。“今天去这个集市,明天去那个集市。有些老集市在城郊。这个集市在小区旁边,开了三四年了。”国新说。
年轻摊主小吉除了卖的辣椒比别人贵,乍一看跟其他摊贩没有两样。
小吉并不是个“正经”摊贩,他是附近湖南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一口地道的长沙话,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个1996年出生的地道上海人。“我卖的不是菜,是自己的‘作业’。”学蔬菜相关专业的他,早在本科期间,就走进学校周边集市,开启了自己的卖菜之路。
“我们做科研需要种菜,但不是用多少就种多少。可能一次种一亩地,但取样本只需要一分地,剩下的蔬菜就留给学生处理。”在小吉的摊位上,摆着各种成品蔬菜和秧苗。几年跑集市的经历,让他褪去最初的内敛和害羞,他可以像其他摊贩一样卖力吆喝。
“不光这个集市,其他集市也跑。”小吉把学业之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集市主理人的新体验
“周末天气晴朗,洋湖水街、芙蓉天虹、华谊小镇,大渔集市后备箱出没,好吃好玩等你来。”打开“大渔集市”主理人朱倩的微信朋友圈,第一条便是周末的活动预告。
打开后备箱,拉起个性店名横幅,挂上灯带装饰画,就是一个“微缩版”小店、“流动型”摊位。这种后备箱摆摊,提供了一个“有味(长沙话,指有意思)”的兼职选择。记者发现,日渐火爆的后备箱集市,成了点亮网红长沙的一道“夜景”。
朱倩本来是个“困在格子间里的互联网人”,去年4月离职后开始学着练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有商场招募摊主,就鼓起勇气向对方提出:与其摆摊,不如搞“后备箱集市”,更有新意。双方一拍即合,朱倩自此从到处流窜的路边摊主“转型”为集市主理人。
“我们一般周末出市,平常也会接一些商务活动。”朱倩告诉记者,后备箱集市不同于传统摆摊,车主的个性装扮、创意布置、自制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赋予了后备箱经济时尚新潮的属性。“商场邀请我们到场‘助阵’,也是看重我们带来的人气。”
朱倩给集市取了个文艺的名字:大渔集市。参加集市的摊主不需要缴费,但对售卖产品和个性化布置有要求。“取‘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之意,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能有所得。”朱倩现在的日常,不是在出摊,就是在联系商场洽谈合作。
去年10月,湖南出台“夜经济”扶持政策,提出加强夜经济规划布局、建设“夜潇湘”消费场景、拓展“夜经济”就业渠道、完善“夜经济”配套服务、强化“夜经济”政策支持等八大措施,明确“鼓励市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活动”。
“有这样的政策支持,我对后备箱集市的未来充满信心。”朱倩表示。
打通供需两端
相对于早市、后备箱集市这种“小打小闹”的集市,长沙经开区推出的产业链供需集市要大得多,应用场景也丰富得多。
打开“长沙经开区产业链供需集市”网站,两侧循环滚动着园区的供需信息和通知公告。有产品提供,就点“供应信息发布”;需要什么配件,就点“需求信息发布”。通过供需集市网站和微信小程序,供需两端企业均可发布信息。企业还可通过平台,联络园区工作人员,咨询生产配套、优惠政策等信息。
这个产业链供需集市属于应疫情之需而生。疫情冲击下,保产业链供应稳定、不断提升本地配套率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2020年,长沙经开区组织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4条优势产业链的182家企业,举办供需对接会,当日达成合作签约额近21亿元。
为进一步有效降低企业供应链采购成本,园区于2022年起设立产业链供需集市。集市有线上,也有线下。
线上“产业链供需集市”通过提供市场通、技术通、活动通、载体通、政策通等5方面对接服务,为企业搭建产品展示和对接合作桥梁。线下常态化举办产业链供需集市系列活动,包括整车整机及零部件企业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技术对接活动、业务培训活动、行业论坛活动、政策解读活动等。
此外,园区还出台办法,以“真金白银”支持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开展线下相关活动,鼓励园区企业新增区县供应商,增加与区县供应商的配套产品、技术服务采购交易,增加配套产品、技术服务交易。
“随着智能化升级改造,园区诞生了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集市对接,打破供需两端信息孤岛,不仅有助于双方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能提升园区整体智造水平。”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