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

破解36项加氢技术生产难题,为企业创效4800万元——

“工人院士”刘劲松

本报记者 窦菲涛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10日 05版)

图为刘劲松在检查装置的工艺参数。燕山石化供图

打开笔记本梳理工作任务,在电脑前查看加氢装置生产数据,监测油品质量分析……早上7时,刘劲松已经提前1小时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刘劲松是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第一作业区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也是同事们口中的“加氢大师”。

1996年,刚入厂的刘劲松对新建成的中压加氢装置“一见钟情”。往后的日子里,中压加氢装置几经改造,他始终倾心陪伴,守着那份“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的初心。

加氢工艺是炼油系统生产清洁油品的主流工艺,刘劲松一次又一次向技术难关发起冲锋,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攻城略地,也让自己成功跻身“工人院士”——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当最好的工人

1996年,20岁的刘劲松从北京石油化工学校毕业。当时,燕山石化正在实施油品升级“腾飞工程”,新上马的加氢联合装置求才若渴,企业“破天荒”地特招了10名中专毕业生,刘劲松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入选。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领到工装的那一天,刘劲松在心里默默立下职业目标。

什么是柴油闪点,为什么升压速率是1.5兆帕,为什么要先开这个阀门……面对全新的装置,刘劲松从零开始,一点点“征服”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法。

“刚开始好多知识点都记不住。”为了熟悉工艺流程,刘劲松天天“泡”在装置里,把一条条管线、一个个阀门都刻进了脑海。

“当时,大家都有一股子干劲儿,赶着学、比着干。”刘劲松回忆说,不长的时间,他们这群热血的技能青年就摸透了装置的脾气秉性,中压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与装置的朝夕相处,让刘劲松渐渐喜欢上了加氢技术,他对自己提出了进阶要求,“不仅要知道怎么干,还要弄懂为什么这样干”。

从加氢精制到加氢裂化,再到蜡油加氢、直馏柴油裂化等工艺,他不断提升理论水平,逐渐成长为精通装置原理和设备操作的技术骨干。

2004年,28岁的刘劲松在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锋芒初露,斩获加氢裂化装置操作工工种的第三名。

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随着荣誉纷至沓来,不少人鼓动刘劲松转战管理岗,他却有着自己的坚持,“我愿意扎根一线,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多年来,他始终沉在生产一线,专注加氢技术。

亮剑新技术

2016年,为提高航空煤油产量,燕山石化决定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扩能改造,采用直馏柴油裂化新技术。刘劲松扛起了此次技术改造的重任,而且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年。

“一心就想把活干好。”第一次全面负责技改的刘劲松把自己“钉”在了现场。

想要进行装置升级,首先要获得各项准确数据,但装置几经改造,很多基础数据已经遗失。为了“复原”技术数据,他带领班组人员白天穿塔林、登高台,查设备铭牌、读仪表流量,晚上查图纸、翻档案、汇总数据。仅用两周时间,就为设计单位提供了上万个准确而翔实的数据,技改得以顺利推进。

“我不同意切削叶轮方案,那样不能满足不同工况要求。”审核设计方案时,刘劲松对每一个细节锱铢必较。这期间,他先后提出了50余项合理化建议。

技改施工前,装置中的残留油品需要彻底清扫。为此,刘劲松连续7天吃住在装置旁的值班室里,带领工友们加班加点清理管线,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

“躺下也睡不踏实,心里一直有事搁着呢。”那是刘劲松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半年下来,他整整瘦了20斤。

“因为热爱,遇到难题就会有一股钻劲儿,愿意付出。累是累,但心情是愉悦的。”刘劲松感慨地说。

2016年7月20日,改造后的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也是国内首套直馏柴油裂化装置,后来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难题“终结者”

2017年5月,刘劲松创新工作室成立,专门攻关加氢装置技术难题。也是在这间工作室里,刘劲松成了技术难题的“终结者”。

2020年,航煤需求量增加,刘劲松带领工作室成员向“加氢装置投料3天后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这一历史性难题宣战。

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创新提出并实施了航煤产品垫油、静置脱水、分馏塔分步进料等措施,实现当日投料当日产品合格,与以往相比,产品合格时间提前了48小时,减少开工成本282.5万元,为同类装置提供了开工操作范本。

在刘劲松带领下,工作室围绕节能减排、流程优化进行技术革新,解决了中压加氢装置航煤收率低等36项生产难题,提出实施降低尾氢排放、提高氢气利用率等优化建议15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800余万元。

刘劲松还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将经验进行固化。他们把118个典型案例、21类操作规范编制成手册,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宝典”。

5年来,刘劲松带出了34名徒弟,带领工作室成员累计授课287课时,培养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全国竞赛金牌选手、中国石化岗位能手、燕山石化十大青年标兵等一批技术骨干。

2022年底,刘劲松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这是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最高奖励,获奖者也被誉为“工人院士”,刘劲松向“最好的工人”又迈进了一步。

如今,面对企业、行业转型升级对加氢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工人院士”刘劲松再次向新设备、新工艺的技术堡垒发起冲锋……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