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18年至2022年,累计1.46亿人次“打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建成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生动地阐释了这句话: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抒发感怀,中国人有这样的传统,也有足够的资本。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大量可供人们访古探幽的名胜古迹。经历岁月的洗礼,很多古迹又成为当下人们热衷“打卡”的网红地,重新焕发生机。
再宽泛一些看,不仅有古迹热,这些年考古热、文博热、古建筑热等热潮共同推高了传统文化的热度。在艺术领域,则诞生了不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说、歌舞、综艺、影视等优秀作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别的民族,除了生理上的不同,还有独特的文化,这是一个民族我之为的我重要而根本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热潮的形成几乎是必然的。他们是潜伏在文化深处的记忆在当下时代的一次复苏和展示。
从大的方面讲,随着国家的发展,民族复兴征程的不断推进,这是文化自信的觉醒。从小的方面来讲,则与大家的努力、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密切相关。
比如,三星堆考古这两年就成功“破圈”,成为全面关注的热点。这也是考古工作的一次“破圈”。2019年,当三星堆“祭祀坑”开启考古发掘,现场建起高标准考古舱、实验室及考古资料记录集成平台等。发掘坚持精耕细作,并向全国40余家科研机构开放,考古信息和研究成果海量增加。同时,创新展示模式,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场景同步展示,原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改建为全国首个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将三星堆发掘出土文物第一时间送到这里进行保护处理和修复研究,让公众沉浸式体验实验室考古与出土文物修复过程。
推出的考古体验活动,线上直播发掘现场,推出文创产品……这些年,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多种多样的“打开方式”将有料的内容与有趣的形式相结合,在展示考古成果的同时,也让考古成功形成热潮。
正是这些努力和创新,让曾一些被视为“小众”的文化日益走向大众、不断掀起热度。尽管很多人是专业知识的“门外汉”,但并不影响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这些热潮中,我们能读出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向往和需求。
不过,在这些热潮之下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一些综艺作品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一些影视作品在传统的包装下跑偏主题、造成误读。更重要的是,尽管人们热衷体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但在一些职业仍然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付出,这些职业并没有它本身所引起的热潮那样受欢迎。去年的一条新闻就显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一个考古事业编的岗位仅有五六个人报名,最后竟没有一人应试。而这个岗位的招聘门槛并不高,只要求从本科生起。
这些都提示我们,在尊重文化发展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大家去做。当然,这些都只是热潮之下小小的“暗流”。相信随着人们的文化品位提升、制度和社会的进步,这些问题总能修正,传统文化会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内心,掀起一个又一个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