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为公众描绘了最美的社会风尚——
让书香飘到每一个角落
阅读提示
4月23日至25日,由中宣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齐聚西子湖畔,为如何满足人民的阅读需求,出谋划策,为全民阅读鼓与呼。
“要着力满足人民的阅读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文化条件,推动读书习惯的养成。”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式上指出。
处处、时时、人人,全民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如何用阅读改变人生、改变生活?如何为阅读障碍者更好地提供文化知识服务?阅读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讲好共同富裕新故事?
此次会议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看到,阅读早已成为全社会最美的风尚。
“文字的世界是没有残疾的”
“小时候,由于身体有残疾,当别的孩子在村口玩耍的时候,我只能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看书。打开书本的一刹那,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有很多美妙的风景,并且离我如此的近,我的人生也因此开始褪去灰色,渐渐明亮起来。”
这段话,是来自杭州市富阳区“永昌镇残疾人之家”的工作人员应涛所说。刚出生时的一个意外,使他的脑部受损,以至于从小说话、走路困难。尽管身体的残疾给他的行动带来障碍,但阅读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2015年,他出版了个人第一本诗集《阳光下》。
本次大会,阅读权益保障被反复提及。去年5月,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它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国家版权局为此出台了《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进一步把条约对阅读障碍者的支持落到实处。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1377家公共图书馆开展了经常性的视障阅读文化服务。“盲人阅读数字工程”联合全国400家图书馆和100家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了20万台盲人智能听书机终端。盲人出版社每年出版上千种产品。中国盲文图书馆已有60多万册书籍和20T的数字资源。
在杭州图书馆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了“无障碍阅览空间”。在这里各种新技术设备,可以为不同视力等级的视障人士提供助力。
俗称“天使眼”的便携式智能阅读器,外观就像一副普通的眼镜,但当盲人读者戴上它,把书籍平放在眼前,单击眼镜旁的按钮就可以拍照并自动进行文字识别,而后自动转化为语音进行播报,读者就从“看书”转为“听书”了。
这里的电脑也配备了“盲文点显器”。将读屏软件读出的文字通过盲文显示到点显器上,点显器上的盲文按点会自动凸起,读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文字,进行电脑操作。
“我一直觉得,每本书里都存在着一个世界,打开不同的书,就打开了不同的世界。我的身体残疾,但文字的世界是没有残疾的,所以,每天能看书、能写作,我特别快乐。”借助这些“神器”,应涛的世界越变越大。盲人无障碍阅读,已经成为现实。
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
诸暨市马剑镇大山深处的上和村结束了一周的静谧。一个个放了学的“小书包”从状元村、马剑村等周边村庄飞奔而来,村中央的侯门山乡村图书馆顿时童趣盎然。
这个坐落在山头的图书馆,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上和学校,曾承载着周边孩子学习文化、走出大山的希望。2017年,陈可英了解到小学母校由于学校撤并废弃了10多年,便萌生了改造学校、再现书声的想法。在她的带动下,30多位上和学子慷慨捐款7万多元,一座以爱为名、以书香凝聚的乡村图书馆——侯门山乡村图书馆建成。
“这是我的母校,我从这里走出去,更懂得阅读的意义,希望乡村的孩子能够通过阅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陈可英表示,乡村图书馆主要为儿童服务,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
“这里所有的物资都写着爱的名字。”陈可英告诉记者,曾在这里工作过的教职工成了图书馆的义工,从学校走出大山的学子纷纷捐献出爱心款。
小小图书馆不仅留住了乡愁,更种下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累计配送图书近13亿册。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8万多家,免费提供数字阅读内容上百万种。
未来已来。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农家书屋将聚合实体书店、“5G+云书店”、比特书房等创新阅读场景,物理空间将延展成更为广阔的数实空间,成为促进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为广大农村朋友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让职工随时随地读到书、读好书
近日,浙江省“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职工主题阅读活动也在舟山拉开帷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阅读学习成才职工”周昱人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仪表班长,每天读书2小时,年阅读量30余册,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提到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周昱人结合自己的经历说: “读完《从工人到工匠》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现在国家对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视,也为技术工人的发展规划出了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我会更加努力的发扬工匠精神,并带领团队创新发展,共同进步。”
在工会大力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同时,不少企业也不断探索如何让职工阅读更便捷。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打造“红色巴士”移动书屋,设置车厢党史学习区、有声学习厅,开展内容多样的“流动课堂”,让阅读延伸至一线工友,打造职工、工友精神文化家园。
在这里工作的建筑工人刘师傅,如今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说:“网上常看见人家说‘没文化真可怕’。我是没什么文化,但我家孩子上大学了,我也担心跟孩子会聊不到一起。现在有了这个书屋,让我这个建筑工人也能在闲着时候长知识,以后她放假我们也能聊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