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5月13日 星期一

【一线蹲点影像】千年瓷都新“景漂”

本报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工人日报》(2023年05月13日 04版)

5月6日,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里的一家陶瓷体验馆,来自湖南长沙的张琦(左三)向游客讲解如何拉坯。张琦从事茶叶生意,因对瓷器的兴趣,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漂”在景德镇。

5月7日傍晚,在景德镇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前往夜市摆摊的年轻人。

5月8日,来自河北邢台的孟铃烁带着自己收藏的瓷器回到母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古器分享会。

5月5日,在景德镇珠山区景漂人才服务中心,一名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正在进行陶艺创作。

5月6日,在景德镇雕塑瓷厂陈烙铭大师工作室,来自陕西的张妍妍(左一)教孩子学习制陶。张妍妍在听力和语言方面有轻微障碍,求职屡次碰壁的她在景德镇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5月8日,尼克(图右)来到景德镇老厂村一家店里采购素坯。他用“搭积木”的方式现场进行艺术创作。

5月5日21时,黄兰在三宝街的一家工作室内加班创作。她是作为一名画师学徒在这里边学习边打工。

5月6日,陶溪川迎来一场大雨,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商主播们冒雨直播,线上带货。

5月7日晚,一支叫“分贝路演团”的乐队在陶溪川进行街头直播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在陶溪川夜市,像这样的乐队还有好几支,由“景漂”和少量当地人组合而成。

在有着千年制瓷历史的江西景德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家乡,甚至漂洋过海,到此学艺、制瓷、逐梦、传承,他们被称为“景漂”。相比于以谋生为目的的老一代“景漂”,新一代“景漂”在这里的生活则多了一些诗和远方,其人群结构也更加多元。他们逐梦而来,在这里探寻新的生活方式。

 

江西景德镇,古称昌南,素有“瓷都”美誉。5月时节,山色青青,烟雨蒙蒙,“瓷都”以其独特风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不远千万里而来。

2016年,美国小伙尼克(Nick Vest)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原本只打算路过看一看,没想到一趟旅程后,他不仅将事业扎根在此,还结识了一位同样热爱瓷器的中国姑娘,成了一名中国女婿。

走进景德镇的街边集市,尼克充满了好奇。他喜欢独自在景德镇“鬼市”上徜徉,遇到感兴趣的老物件,就用从妻子那里学会的一套方法,讨价还价。作为中国女婿,他深谙其中诀窍。“看到喜欢的,不要碰,要装作很随意……砍完价后可以起身就走,不用担心,老板还会叫住你。”尼克说,自己来景德镇6年,不仅从烧窑的老师傅那里学了一些制瓷本事,还适应了当地生活。对此,尼克的妻子周玉叶解释说:“这里是五线城市的体量,却有着比肩一线甚至超过一线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

与尼克的漂洋过海不同,在大都市“漂”惯了的人们则希望能在这儿获得一份宁静,重启一段旅程。

2018年,王沁心结束了自己“沪漂”和“北漂”的生活,做音乐的她在朋友建议下来到景德镇。虽然之前所学和陶瓷无关,却也并不妨碍她选择留下。在最初的一个礼拜,她从马鞍岭走到明清园再到陶溪川,住过30元一晚的青年旅舍,吃过8元一碗的饺子粑,还在一家素不相识的门店里喝了一个下午的茶,最终决定留下来。在她看来,“艺术需要留白和沉淀,需要修心”,而景德镇就是适合她的修心之所。

在景德镇,每一个“景漂”都有一个留下来的理由。独特的文化环境让很多人在这儿找到了重拾梦想的可能。

同样是“景漂”,现年48岁的黄兰来得要比常人更艰难一些。

此前,她和丈夫去新疆伊犁打工,做了十几年的装修,养了两个孩子。尽管生活艰辛,但喜爱诗歌、绘画的黄兰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2017年,她离开打工10多年的新疆伊犁来到景德镇,从零开始,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诗、画印在瓷器上。

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千年瓷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根据方案,景德镇将要加大陶瓷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景漂”提供住房优惠、配偶随迁安置、子女就近入学、创业扶持贷款等配套保障。

几乎与此同时,“景漂”比较集中的珠山区先后成立了景德镇景漂工会联合会、景德镇陶溪川创客工会等基层工会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服务来自国内外的“景漂”一族,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来自河北邢台的孟铃烁是珠山区马鞍岭景漂工会的主席。借助工会搭建的平台,他在这里认识了新朋友,也帮助新来的“景漂”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

从三宝街、雕塑瓷厂到陶溪川,大量的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手艺人、大学生会集而来,在“瓷都”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这里的“景漂”达到3万多人。

孟铃烁介绍,他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开店摆摊,从事陶瓷生意。毕业后,他成立了一家工作室,拉来几个同样对瓷器感兴趣的小伙子一起做陶瓷设计、研究工作。

近几年研学游盛行,孟铃烁在闲暇时也会客串一下研学游导师的角色,带着孩子们参观各种古窑遗址,讲述这座千年瓷都的故事。故事里有过去、有现在,当然还有一代又一代的“景漂”。

【蹲点手记】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天南海北的“景漂”们聊得越多,越有那种想要留下的冲动。

我沿着王沁心在2018年初到景德镇时的足迹,从三宝街逛到雕塑瓷厂再到陶溪川,一路走,一路采访,一路拍摄,妙趣横生也大开眼界:不仅为这里丰富而精美的瓷器赞叹,也被“景漂”们诸多传奇经历所震撼。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当数黄兰。两个孩子的母亲,初中二年级的学历,20多年艰苦的打工生涯,却没有丝毫减少她对诗词的热爱。“春花秋月不知怜,争砌墙头一片天。”“凝神未晓边风骤,饰室尘衣瘦。”砌墙装修的苦累工作,在她的笔下,诗意横生。

得知她义无反顾地从西部边疆,带着孩子不远千里来到景德镇,就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逐梦路上,她的勇敢和果决,让人肃然起敬。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那美好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或许,“景漂”就是千万种答案中的一种。无论你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手艺人,哪怕是一个门外汉,只要带着梦想而来,并为此努力,就值得我们点“赞”。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