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别成处方药滥用的推手
据5月14日《广州日报》报道,原本被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处方降糖药司美格鲁肽,不久前被炒作成“减肥神药”。不少人使用该药后,也给出了经验分享:“终于从易胖体质变成易瘦体质了”“打减肥针5个月,从120斤减到98斤,脂肪率从27%降到19%”……而医药电商对处方的审核不严,一定程度助长了司美格鲁肽的滥用。
肥胖本质上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而不少肥胖者都伴有高血糖的症状,因此,从司美格鲁肽的药理上看,使用其减肥确实可能有一定效果。因为该药通过皮下注射后,可以达到抑制食欲的目的,使患者对高脂肪食物的偏好相对降低,调节下丘脑摄食中枢减少食物摄入、增加饱腹感、抑制胃排空、降低胃肠动力,进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减肥,在临床上其还只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未经身体健康评估私自购买使用该药,面临着不少副作用和风险。比如,其往往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甚至呕吐;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的患者不能使用,等等。
鉴于一些人对这一药物的随意使用和风险,不少医院已经开始收紧相关科室的处方权,以从源头上把好关。于是,不少有减肥需求的人开始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等购买该药,甚至前往医美机构注射该药。
去年起实施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以及各方责任义务等作出规定,但媒体相关报道显示,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仍“按需开方”,存在对患者处方审核走过场、开药医生资质不全等乱象。这背后很大的原因还是有利可图,比如,网售的司美格鲁肽价格普遍高于医院,两者之间存在不小的利润空间;目前,我国处方药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别,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还在增加,传统的线下渠道已经很难与这种需求匹配。
医药电商顺势而为拓展市场和业务范围无可厚非,但过度逐利、放任处方药随意买卖,把用药风险完全甩给消费者,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的缺失,更是在不断试探法律的底线。放任类似乱象,还可能反噬正常的互联网诊疗服务。
医药电商在药品网络销售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站在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的高度,在在线开方、处方流转、网购售后等方面严谨、审慎作为,尤其不能充当处方药滥用的推手。
针对药品网络销售虚拟性、隐匿性、发散性等特点,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风险模型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管,实现处方药全链条监管、全过程追溯,堵上处方药被滥开、乱用的漏洞。
处方药乱用,真的不是小事,“遵医嘱”的红线不能随意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