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许用一批油画作品,记录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风貌
“我是建设者,也是艺术家”
阅读提示
从2009年至2018年,陈许以建设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与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记录下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建设风貌。
5月15日至20日,“跨海长虹——陈许港珠澳大桥专题油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从2009年至2018年,陈许以建设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与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创作了一批油画作品,记录下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建设风貌。
时代赋予的机会
陈许是退役军人。他的家乡在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1982年,18岁的陈许当兵,被分配到电影组当放映员。当兵的第2年,他被选派到军区的美术幻灯骨干训练班学习,结识了创作油画《飞夺泸定桥》的画家雷坦并拜师。在8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以战士训练为题材的宣传画和幻灯作品。
1990年,陈许转业到广东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即今天的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在之后30多年的岁月里,他用镜头和画笔记录着公路桥梁,从虎门大桥、虎门二桥再到后来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在这一次的展览上,他也带来了当年描绘虎门大桥的画作。
虎门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从挖桥墩到竣工验收,陈许都跟进追踪过,一座桥百米高,站在桥底下,他由衷地感觉到骄傲。“大湾区是水网密布的,我到施工单位后,也正好迎来了交通大发展,一座座大桥和一条条高速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见证了这些,这是时代赋予的机会,我有幸身处这样的时代。”陈许说,“在工地,我是施工单位的参与者,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深入一线才能发现打动自己的东西。”
曾参加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保利长大三峡阳江海上风电项目书记蔡鑫坚还记得,当年和陈许见的第一面,是在20多米高的平台上面,“他就站在那里画,只要是关键节点,他都是第一时间在那里。”钻机、船锚、缆索、吊塔等施工物件,以及工人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都被他画入了画作中。
写意与半写意之间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展厅内,参观者在观看描写港珠澳大桥建设场景的画作。“画上的叔叔在做什么呀?”一个孩子在问父亲。“他们建起了大桥。”父亲如是作答。
“我和建设者们同吃同住,一起爬脚手架、登吊塔顶,大桥建了9年,我看着很多人从青年变成中年,从青丝变成白发。”陈许说,“而大桥通车后,他们又马上转战下一个项目。”建设者们的奉献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他动容,而这样的感动,艺术家会用色彩来表达。
这也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拥有高清的照相设备和摄像设备的当下,以手工画作的方式进行现场记录,意义在哪里呢?
对此,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给出了答案,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方式所创造而得,“包含了艺术家的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感悟及创造,以及通过艺术表达形式把人的感悟创造转换为艺术作品。这当中经过众多‘人’的环节,这并不是高清摄像机或AI所能代替的。”在梁江看来,陈许用创造性的艺术语言,把深入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具有个性的作品,“是以艺术家的敏感在创作,主观色彩很浓的画面不是照相机能代劳的。”
对于这个问题,陈许也有自己的理解。面对宏大的题材,自己的作品呈现的是写意与半写意风格,既能呈现宏大题材,又能传达艺术想象力和美学意趣,从中找到平衡点。
以作品《海中的构成——系列之三十一》为例,“处在画面中心的建设者们,在浪急风高的环境中,忘我施工。陈许生动地展示了现场恢宏的气势和建设者们的澎湃激情。奔放有力的笔触,红、蓝、白、黑几大块高纯度的色彩铺排,冷色和暖色在协调与对比中奇妙地变幻着,突显出建设者们坚强而又沉稳的意志。”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尧如是评价。
现实表现与时代精神结合
有人物形象的画作是少数,展厅内更多的画作,并没有人,但却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建设的火热气息。陈许告诉记者,这才是更真实的工业场景,“与建设虎门大桥时人山人海的场景不同,现代桥梁施工使用的都是高科技,工程师都是用电子化操控,不需要太多人在现场。”
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业设备的样式和颜色相对单一,在传统的工业画作中,会多采用灰色调。对此,陈许在创作港珠澳大桥画作时,更加大胆地构设,浪漫想象,删繁就简,通过色相、虚实和节奏的把握来强化画面的气势感。将火热的建设工地艺术地呈现,画面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现在,陈许正在创作深中通道和三峡阳江海上风电项目的画作。为了深入一线近距离感受建设热潮,陈许克服晕船多次出海,登上施工作业船,与一线工人共同感受海上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施工作业的艰难不易,现场观察和捕捉了不少生动鲜活的画面。从2019年海上仅有施工船到如今成片风车,他用浓墨重彩展示了阳江海上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润文看来,坚持现实表现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浪漫激情的手法表达宏伟叙事,这一点在陈许近几年追踪大湾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系列主题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也由此找到油画风景的内在潜力,“用艺术表达思想,关注当下,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