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大事小情都打119?该为“蓝朋友”减减负
摘蜂窝、帮开门、救宠物……社会救助中的寻常小事,成了119热线需整日面对的难事。有媒体调查发现,我国消防人员任务复杂繁多,“非紧急占用资源”现象相当普遍。
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说,“有困难找消防”体现着深深的信任,竭尽所能服务群众也是我国消防人的优良作风。然而,大量非紧急性一般社会救助类警情,极大消耗着珍贵的消防资源。面对多元多样的社会救助,应当引入更多服务主体,让相对成熟的社会救助服务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为他们“减减负”,也是致敬的方式之一。
◇一分钟弹3个广告,游戏广告管不住?
玩游戏,一分钟弹出了3个广告。不少游戏玩家抱怨,当下很多小程序游戏广告泛滥。记者发现,这些广告中还含有不少诱导消费、低俗等不良信息。
光明网评论说,这类游戏往往没有版号,只能将盈利方式建立在打广告之上。就商业路径而言,靠广告挣钱要合理合法。但问题是,过度插入广告本身是在牺牲用户体验感,而诱导消费、低俗等不良广告内容,更是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因而,既然是广告,就应该按照《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严格约束。
◇卖惨带货井喷?莫让“假公益”凉了真同情
往山上跑,找最穷的人,拍他们的土房子,拍小孩挖土豆、种地……这是一个假公益、假助农,打造网红卖货的典型样本。
《广州日报》评论说,助农直播的成功案例让不少人动起了假助农、真带货的歪心思。若此类直播真能带动农产品销量,倒也不算太坏,但令人愤慨之处在于,这些视频账号的主人公是请来的演员、故事是团队写好的剧本,卖的东西产地五花八门……观众付出了真情实感,运营团队却赚得盆满钵满。面对这些卖惨故事,迫切需要技术手段甄别。莫让这些假公益造成“狼来了”的疲乏,冲淡公众对助农带货的真同情。(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