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研学游走向“研学优”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研学主题更为丰富,研学范围更为广阔。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日益扩大,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的问题,一些地方已通过建立公开遴选机制着手规范。
研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按照相关规定,学校通常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学生参加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此后研学旅行被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业内人士估计,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研学游,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也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让广大学生能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世界”。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研学游持续升温。
然而,目前的研学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收费存在价格虚高、没有列出收费明细,让家长不能“明白消费”等问题;一些经营研学业务的机构鱼龙混杂,不具备相应资质、研学项目质量良莠不齐;“只旅行不研学”,将研学等同为“春游”“野炊”等也较为明显;有的学校组织研学游,还容易出现形式主义、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一些研学游偏离了正轨,不仅违背了教育部门推进开展研学游的初衷,还可能误人子弟,白白浪费家长的苦心和金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良莠不齐,与缺乏相关标准有关。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敦促学校规范开展研学游,真正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研学游的质量与内容。同时,对于研学市场乱象,有关部门要加大治理力度,对于借研学游“中饱私囊”、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治。
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共同促进研学游走向“研学优”,进而助力学生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