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最近一系列取得积极成果的国际谈判,使得在2024年前就治理塑料污染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前景可期——

全球塑料治污迈出重要一步

梁凡
《工人日报》(2023年06月09日 08版)

塑料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国际环境问题之一,并且与气候变化、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等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相同的是,要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事实上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能力范围,必然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

最近,全球合作治理塑料污染的进程,终于迈进了一大步。

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塑料污染解决方案”。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呼吁全球采取行动打破对塑料的依赖,以结束塑料污染。

就在几天前(6月2日),来自160多个国家和300多个观察员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达成共识,定于今年11月编制完成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条约初稿,并提交至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下次会议讨论。这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治理塑料污染条约的重要进展。

去年3月,175个国家批准签署了里程碑式决议《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并同意将于2024年前就此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联合国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第一次政府间谈判在乌拉圭举行,刚刚结束的巴黎会议是第二次政府间谈判。

巴黎会议结束后,有媒体分析称,尽管国际社会达成的一系列谈判成果标志着塑料污染协同治理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各方对具体的条约内容还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包括是否对塑料产能设置上限,是否应减少“有问题塑料”的产能,以及是由国际条约确定塑料污染治理目标还是由各国自行设定目标等。

在世界环境日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视频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仅使用一次;每天相当于有2000辆满载塑料的垃圾车向江河湖海倾倒塑料。这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在食物、水和空气中,微塑料无孔不入。此外,由于塑料是化石燃料制品,因此塑料生产得越多,所需的化石燃料就越多,气候危机也愈发严重。

“塑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对人们生存环境、生命、健康、食物和水都造成危害。塑料的生产几乎完全依赖化石燃料,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而塑料本身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类和自然构成风险。

85%的废弃塑料最终被填埋或倾倒到环境中,焚烧、回收和其他“虚假和误导性的解决方案”也会加剧威胁,塑料、微塑料及其所含的有害物质会出现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空气中,在海洋中发现的塑料颗粒则限制了海洋生态系统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的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切断根源:全世界如何终结塑料污染,创造循环经济》指出,如果延迟五年实施可能会导致截至2040年塑料污染增加8000万公吨,塑料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占全球排放量的19%。

经合组织去年发布的《全球塑料展望:到2060年的政策情景》报告也警告称,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与2019年相比,2060年全球塑料将增加近两倍,由4.6亿吨增至12.31亿吨,而塑料垃圾也将以同样的比例增加,从3.53亿吨增至10.14亿吨。

在当地时间5日的视频讲话中,古特雷斯说,现在已经有了处理塑料污染问题的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他引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如果立即采取行动,包括重新利用与回收塑料、使用塑料以外的多样化材料等,那么到2040年,就可以将全球塑料污染减少80%。

在视频最后,古特雷斯呼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团结一致,打破对塑料的依赖。他同时倡导零废物管理,以建立真正的循环经济。“让我们为人类缔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和更可持续的未来。”

近年来,全世界不少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措施来遏制本国或地区塑料制品的使用。但是,由于缺乏全球政府间协作以及商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此类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往往较为有限。

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切断根源》报告中强调,各国在利用现有塑料治理技术的基础上,需要采取积极市场举措和政策导向。为此,该报告呼吁进行“再利用、再循环、重新定位和产品多样化”等三大市场改革。

报告认为,总体而言,考虑到成本和再循环收入,向循环经济转变将节省1.27万亿美元。通过避免健康、气候、空气污染、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诉讼相关成本等外部因素,还将进一步节省3.25万亿美元。这种转变还可帮助到2040年净增加7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在低收入国家,显著改善数百万非正规环境中工人的生计。

此外,报告强调,国际商定的政策可以帮助克服国家规划和商业行动的局限性,维持繁荣的全球循环塑料经济,释放商业机会并创造就业机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