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芙蓉文学双年榜”青睐关注现实的文学作品,与屈原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汨罗江畔,文学生生不息
阅读提示
近日,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齐聚汨罗江畔,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诞生。榜单青睐关注现实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评价体系与屈原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日前,汨罗江畔,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齐聚,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诞生。
“汨罗与文学的关系,是生生不息的关系。”《芙蓉》杂志编委会主任、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组委会组长龚曙光说。
一场文学寻根之旅
两千多年前,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名篇,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绚丽源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屈原身后,亦有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等先贤行吟江畔。莫言说:“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余光中感叹:“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汨罗江,滋养了一代代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于是,在商讨第一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该在哪里发布榜单的时候,大家整齐地投给了汨罗——这是一场文学寻根之旅。
“文学贵在新变,但变中有恒。就像我们无论跋涉多远、漂泊何方,梦中总有原乡。无论我们被命运折腾得如何苍老疲惫,归来仍是天真赤子和快乐少年。”此次“桂冠作品”获得者、著名作家韩少功将汨罗视为他的文学原乡。
16岁时,韩少功作为全国数千万知青之一,来到汨罗生活,在此度过十年。“就是眼前这一片辽阔山水,当年抚慰了我的青春,滋养了我的心灵,磨砺了我的体肤与筋骨,让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社会与人性。”这次的上榜作品《长岭记》,就是他当年在汨罗江畔一盏油灯旁写下来的。
文学的新磁场
本届双年榜上榜作家,既有韩少功、范小青、东西、南翔、鲍尔吉·原野等文坛常青树,也有李修文、卢一萍、李宏伟、塞壬、刘羊等70后代表作家,还有孙频、王威廉、陈春成、杨知寒等80后、90后新锐力量。
这些横跨六七个代际的写作者,在地理位置上也相差千里,从东北到西南,从中原到江南,从大草原到大湾区……但在众多的不同之外,他们的文学生长与繁盛都离不开一本已经43岁的文学期刊——《芙蓉》。这本杂志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片沃土”“湖湘文化名片”,它不仅培养了一代代“文学湘军”,也聚拢了一大批国内一流作家。
“我们设立‘芙蓉文学双年榜’,是给中国文学设立一个特质鲜明的评价体系,我们关注现实、关切民生,偏爱带有对现实的描摹和思考、同时带有深情的作品。”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认为,这样的评价体系与屈原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上榜作品的推荐、评审专家为当代文坛最活跃的评论家、作家、学者、出版家和媒体人。除了严格的评选流程之外,“芙蓉文学双年榜”还设立了丰厚的奖金,桂冠作品奖金为50万元,其他9部上榜作品均为10万元,以此激励新老写作者。
“要感谢《芙蓉》杂志对青年作者长期的鼓励和信任,这是我们写作中的光亮所在。”90后作家杨知寒被认为是“东北文艺复兴”的新秀作家,此次他的上榜作品《出徒》,文字劲道、充满机锋,讲述了一个家庭亲人间在仇恨与龃龉后最终温情和解的故事。他说,只要还有文学,便不会失去一条观照他人的路径。
“不到潇湘岂有诗”
从屈原开始,荆楚的风水便格外滋养中国文人。如今,残雪、蔡测海、水运宪、何立伟、王跃文、汤素兰、匡国泰、何顿、田耳、沈念、马笑泉、刘年、张战等人是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干将,更有韩少功、甘征文、彭见明、熊育群等一批获得全国性文学大奖的作家。
今年年初的图书订货会上,湖南主力作家一口气推出六部作品:《戴花》《家山》《国术》《如何是好》《城堡之外》和《孑孓——镇上人城里生存文本》。前两部还入选中国作协首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
水运宪的长篇小说《戴花》取材于作家青年时期的工人经历,书名来自歌词“戴花要戴大红花”,是为工人立传、歌颂劳模精神的真诚之作。“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但文学不会忘记他们”,《戴花》给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提供了新样本。
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的《家山》,聚焦20世纪上半叶的南方乡村沙湾,将湖湘方言之神韵和楚风浪漫之精神自然交织,写尽寻常百姓的悲欢命运。
“不到潇湘岂有诗”,从古至今,文学湘军便不让他人。陈新文认为,文学之所以恒在,是因为人的基因里就有文学表达的冲动和用文学宽慰心灵的需求。“人类一直需要文学。人心是相通的,好的文学作品永远直通人心。”
重建当下心灵的广度与包容度,反思人类的新坐标和新连接,寻找、发现中国人心灵的幽微之处,湖南作家从未缺席。
在湖南作家之外,《芙蓉》等湖南文学杂志、出版机构也聚拢了一大批国内一流作家。汪曾祺、王蒙、莫言、舒婷、刘心武等著名作家,均在《芙蓉》杂志发表过多篇文章。《芙蓉》杂志还推出了一大批70后、80后作家,如70后作家鲁敏、李修文、乔叶、李浩、葛亮、李骏虎等,新生代作家李唐、王苏新、郑在欢、王占黑、庞羽、贾若萱等。“《芙蓉》杂志的‘在场’,给中国当代文学设立了独具特色的评价体系。”陈新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