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6月15日 星期一

“短命绿化”,民生工程中的“面子工程”

戴先任
《工人日报》(2023年06月15日 05版)

跟风绿化“千城一面”、过度追求“美化彩化”“大树进城、一夜成林”……《半月谈》记者近日在长江上游部分省市调查发现,城市绿化在持续增量提质的同时,存在相互跟风、贪美求洋、急功近利等问题,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亟须警惕并加以纠正。

城市绿化既有美化功能,又有生态功能,还能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卫生,如可以减轻污染、消减噪音、吸收有害气体、调节湿度等。毫无疑问,推进城市绿化,是一件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好事,但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正如报道中指出的——个别地方搞“绿化形象工程”,一旦需要迎接考核评比,就突击绿化,甚至在没有绿化条件的地方通过人工草皮围挡的形式强制“变绿”;近年来国内掀起“蓝花楹热”,不少城市纷纷引种,但蓝花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个别城市引种效果不佳……现实中,诸如“透支造绿”“短命绿化”,搞形象工程,不切实际搞“复制粘贴”等,都曾引发关注。

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却打了水漂,不仅可能对移出地造成生态损害,而且对移入地有害无益,如此绿化不仅不能发挥生态涵养、建设、修复的积极作用,反倒可能带来“生态灾难”。凡事过犹不及,某种角度上说,“短命绿化”已然成为代价不菲的“涂脂抹粉”,各地都要警惕这种城市绿化跑偏的苗头,尽快将其带回正轨。

实际上,不仅仅是推进城市绿化工作,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都需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决策,不能把民生工程变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能让相应的资金付诸东流。这不仅需要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的认知,而且要让诸如领导干部重大决策终身负责制等发挥出应有效力。

需要强调的是,类似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仅仅目标正确显然是不够的,还需采取正确的推进方式。时下,像“短命绿化”这样将好事办成坏事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此前一些地方在农村厕改中,将农村厕所变成了“尬厕”,马桶正对灶台,本是“民生工程”,最后百姓并未受益。这背后有决策机制不健全的因素,有基层办事人员应付了事的因素,也与官场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有很大关系,这就有必要进一步端正官员的政绩观,优化政绩评价考核机制等。

城市绿化是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一些地方的“短命绿化”实际上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背而行的,这种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做法,堪称民生工程的反面教材。

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要与类似表面“绿化”内里“黑化”的做法彻底“切割”。从城市绿化中可以窥见的,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治理理念和水平,而作风和能力关系着城市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发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