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工匠来到集体婚礼现场分享成才故事——
为新人送上一份特殊的贺礼
“毕业10年,参建7条高速公路建设,足迹遍布5个省,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铁道兵精神,那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风餐露宿、栉风沐雨,无私奉献、攻坚克难。”中铁十八局三公司陕西管理部经理赵志敏的故事赢得一片掌声。
6月6日,一场以“我的青春我的奋斗故事”为主题的“工匠课堂”活动,成为参加集团第五届集体婚礼的34对新人的一份特殊贺礼。
此次在西安举办的“工匠课堂”,受邀到现场的三位“工匠”均来自一线,他们中有扎根一线25年、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片区项目管理部负责人的赵志敏;有勇挑“千斤担”、能啃“硬骨头”,带领团队实现了从盾构“门外汉”到行业“排头兵”华丽蜕变的权宗国;还有巾帼不让须眉,自主研究出一套“闭合经营承揽”的投标模式,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行走的经营数据库”的王培。
三位企业工匠从爱岗敬业、担当实干、精益求精、创新创效等角度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拼搏奋斗故事和成长成才历程,深刻展示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把铁道兵精神当作人生信仰的赵志敏始终有一种破冰摧坚、永不服输的精神。他接手西安北站站房施工,主抓降水工程。西安北站工程施工难度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当时全国铁路建设史上都是罕见的,号称亚洲第一高铁站,基坑南北长550米挖深24米,可是才到了11米,就已经到了地下水位,降水工程面积达到近12万平方米,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单体降水基坑,相当于一个地下的“水立方”。为了攻克难关,降低施工成本,赵志敏每天都在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和工人师傅们在现场反复论证,进行技术攻关创新,努力优化施工方案,最终,他们研究出一套双环闭合降水工法,不仅解决了施工难题,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西安地铁1号线开始盾构施工,当时,中铁十八局公司首次涉足地铁盾构施工,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权宗国做了公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带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盾构团队,“走出去”“引进来”,在一线摸索、在现场操作,苦心钻研,就这样,他们仅用别人一半的时间就掌握了盾构施工的核心技术,比计划工期提前45天完成了盾构区间贯通,实现了从盾构“门外汉”到行业“排头兵”的华丽蜕变。
搞工程建设,不只是男人的天下,三公司陕西管理部经营部副部长王培从一个“资料员”做起,在大多数人看来枯燥、繁琐的整理、归档标书等内业工作中,有心的她抓住学习机会,从一个“工程小白”逐渐了解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为了提高项目中标率,她在不断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试验,研究出了一套“闭合经营承揽”的投标模式,从前期的市场跟踪、市场调研、询价、测算,到投标,再到后期的一、二次经营技术交底,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标书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也将陕西片区整体经营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年度任务指标。
“三位前辈自身奋斗经历的分享,深深激励了我,我要传承发扬好‘工匠精神’,汲取精神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家庭幸福努力奋斗。”参加此次活动的职工张涵聆听了工匠故事后,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感言。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成就一行。在生活中也能够很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与自己的伴侣相辅相成。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上都会向他们学习,成就自我,助力企业腾飞。”建安公司郭静、何建龙这对新人对未来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