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游”让知行合一更高效
据6月25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高考结束后,不少学子开启了毕业旅行。记者从多家旅游预订平台获悉,近期,“毕业旅行”搜索量骤然上升,其中“课本游”“文化游”人气颇旺。在山东、河北、陕西等地,黄河沿途景区、白洋淀等课本上出现过的景点、研学线路预订量高企。
所谓“课本游”,就是跟着课本去旅游。课本中出现的风景和旅游地点,成为毕业后学子们旅游目的地的概率很大。语文课本就像一本小小的旅游手册,包含了不少国内知名景区,如《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即使已过千年,也让人想一睹风采。诗歌、散文、随笔等不同题材的呈现,使得这些景区更加令人心向往之。
每年毕业季都是学子出行旅游的旺季,某在线旅游平台的调查显示,有九成毕业生有出游打算。近年来,研学游更是方兴未艾。
人们旅游的目的不尽相同,有人主要是放松心情,有人主要是访朋拜友,还有人是为了开阔眼界,对于毕业学生来说,旅游的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长见识,把课本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
近年来,“课本游”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和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利用假期,到心心念念的地方去旅游——结合课本在景区怀古思今,不仅有利于对课本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在实际探访过程中印证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课堂中未解的疑问找到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毕业生的成长与教育的角度看,“课本游”意义值得肯定。
从旅游本身而言,在市场细分的当下,如何实现更高契合度、满意度的旅游,也是现实问题——不仅要避免跟风式旅游,还要追求更个性化、更多元的旅游目的。相关景区和商家要注意到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提供更多元、多级的选择。某种角度上说,毕业旅行“课本游”实际上是需求升级的生动体现。通过到旅游目的地去深度体验,把课堂上、课本上的认识转化为理性认知,让知行合一更高效,这无论是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而言还是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