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现代服务业,强化文旅发展优势,补齐教育医疗短板——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南跑出开放新速度
自2018年启动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走过了5个年头。
5年来,从“顺利开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逐步构建,经济转型成效显著。
5年来,以调结构、增动能、引外力为重点,通过制度、流程创新,海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中,传统强项文旅服务有了新突破,教育、医疗的短板正在逐步补齐。作为我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海南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入岛,为自贸港建设注入重要力量。
把出去的迎回来
“这是目前全球最小、最先进的心脏起搏器。”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以下简称乐城先行区)的一个展厅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首席新闻官闫路恺举着手里重量不到2克的胶囊状物体介绍道。
乐城先行区是我国现有唯一的“医疗特区”,享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特殊政策。
让有需要的患者在境内用上国际创新药械,是乐城先行区建立的重要目标之一。以闫路恺手持的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体心脏的起搏器为例,这款创新医疗器械尚未在国内上市, 但在乐城先行区,符合条件的患者已经可以率先接受相关手术。
截至目前,乐城先行区引进特需药械已超过320种,累计使用特许药械患者3万余人次,仅今年一季度特许药械使用就达到3177人次,同比增长48.2%。“这意味着,境外医疗消费正加速向自贸区回流。”闫路恺说。
回流的除了患者,还有学生。
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黎安试验区),去年9月已招收了首批近500名学生。黎安试验区内,境外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可以独立办学,也可与国内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目前,黎安试验区已与20多个中外院校签约,获批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
黎安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临平介绍,合作办学机构实行“一地入学、两地学位”政策,即学生通过高考入校,达到毕业要求后可同时获得两所学校学位证书。
据介绍,今年黎安试验区计划招生2000人,2025年计划实现在读学生超过1万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从‘留学海外’到‘留学海南’。”王临平说。
将外面的引进来
6月28日,三亚南边海国际游艇码头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作为三亚国际游艇中心的配套设施,未来该码头将建成285个游艇泊位。
三亚面向南海,全年适宜出海。2020年,三亚中央商务区挂牌成立后,便将邮轮游艇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这在全国,都是唯一。”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副局长汪洋说。
邮轮游艇产业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要促进发展,政策是关键。2020年底,财政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按照政策,除了关税,经自贸港进口的游艇还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以一艘货值5000万元的游艇为例,大约可节省税费600万元。
截至今年4月,三亚已进口“零关税”游艇(帆船)53艘,货值达4.3亿元。此外,自2020年起,自驾游游艇免担保政策正式在海南落地,外籍游艇来海南不必再交担保金。“这大大方便了外籍游艇到三亚及海南其他区域旅游、购物。”汪洋说。
在万宁,“体育+”模式正让这座海南东南部城市在国内外走红。因为拥有高质量的冲浪湾区,近年来,万宁成了冲浪爱好者聚集地。以日月湾区域为例,2019年当地仅有4家冲浪俱乐部,如今已发展至23家。
冲浪运动盛行带动了住宿、餐饮行业发展,自贸港建设的红利又为万宁产业集群带来了新机遇。2022年,万宁王府井国际免税港项目开工建设。“未来,万宁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国内外游客海岛旅游的新选择。”万宁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苏小鸣表示。
让来了的留得住
2022年,杜梅从四川南下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为海南大学和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联合培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目前,像杜梅一样通过“海南专项”招生计划来到崖州湾的研究生已有近3000人。
杜梅的研究方向是“水稻的氮肥高效利用”,在农作物可实现“一年三熟”的三亚,她的研究速度可以比在北方提高二至三倍。三亚也因此成为我国种业南繁的重要基地。
留不住人才,曾是制约当地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启动建设。为破解人才问题,科技城一开始就从多个方面推出人才保障措施。比如,按照《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引进人才奖励办法》,如果杜梅毕业后在科技城就业,将享受“40+40”的奖励政策。“即40万元现金激励和40万元购房补贴。”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牛晶晶解释道。
依托自贸港相关政策,崖州湾科技城为科研人员的工作开辟了多条绿色通道。比如,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落地科技城后,从国外引进的种子被允许“一边评估,一边试种”,这可以大幅缩减等待时间,加快引进品种研究、上市速度。此外,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设立,显著加快了现代化农业和深海科技领域专利审查、授权的速度。在牛晶晶看来,这些都是让人才扎根海南的有利条件。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文昌国际航天城。据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董承华介绍,航天城内80%的科研人员来自海南之外,“目前,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和同济文昌医院已招生、开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到海南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5年来海南共引进人才50余万名。随着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引进人才选择扎根海南,为自贸港未来人才储备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