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7月20日 星期一

【社评】让招投标的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本报评论员 吴迪
《工人日报》(2023年07月20日 05版)

招投标乱象,归根到底是制度和监管存在漏洞与薄弱环节。这要求监管部门能与时俱进完善相关制度,管好链条各环节上的人,扫清人为撕口子、绕路子、架空制度的盲区,严格落实每个环节的制度要求。

 

据7月18日《半月谈》报道,在招投标领域,新近出现的专家假评标现象较为隐蔽,值得重视。有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与招标人、投标人、中介串通勾结、暗箱操作,从中获利;有的甘于被围猎,非法收受贿赂,打分畸高或畸低;有的以拒绝在评标报告书上签名为由要挟,索要高额评标费。一些地方已公布多起评标专家违法违规案例,取消、解聘数百名评标专家。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评标专家对投标人提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和投标文件等进行审查或评审,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环节的走向。现实中,打点关系、“勾兑专家”成为一些领域招投标的潜规则。

在招投标乱象中,以往比较常见的是围标、串标、陪标等,多处于招投标链条的末端。而专家虚假评标现象不断被曝光,意味着一些地方招投标乱象已从末端延伸到前端。如果将招投标比作一场考试,招标人为意向投标人“量身定制”准入条件可谓“前期泄题”,虚假评标是中期阅卷时的“里应外合”,围标、串标、陪标等则是后期公布成绩时帮助目标被“择优录取”。因而,招投标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直接影响整个流程和结果的公平。其中,评标环节可谓“方向舵”,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大。

招投标领域弄虚作假,会给相关行业的公平竞争、工程安全生产等带来严重威胁。在经济学中,招投标的作用是发现局部均衡价格,使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达到最优双赢状态。而弄虚作假的招投标,不仅人为增加交易成本,还可能出现转包和非法分包等现象,催生“豆腐渣工程”。之前在西安地铁电缆事件中,施工方就被曝出低价中标、层层转包等问题。

作为招投标弄虚作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虚假评标有其自身两方面特点,一是专业性,二是隐蔽性。前者决定了评标专家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只能由少数人进行评审”,这在客观上为个别专家敲诈勒索、甘于被围猎提供了可能;后者决定了评标标准和过程相对不够透明,专家之间互相请托、人情面子关系不易被发现。

同时,虚假评标也有招投标其他环节弄虚作假的共性问题,一是监管不到位,有利益合谋现象存在,包括评标在内的各环节只是“按剧本演”,比如,为特定企业设置“萝卜坑”条件,用不合理的限制和壁垒帮其排除竞争者等;二是行业内不正当竞争,一些体量小、资质不足的企业为了争夺资源,往往采取虚假评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手段;三是部分企业间“商业合作”的潜规则,令其他企业不敢发声。比如,一些企业“友情出演”竞标者角色以帮助其他企业中标,当自己有需要时,也请其他企业来“助演”,而评标专家就是穿梭其中的“演员”之一,谁也不敢、不愿得罪。

近年来,随着监管的加强,招投标领域在不断规范,但诸如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未完全消除、一些评标专家不公正不专业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部分项目中标结果不符合实际需求或者实施效果不佳,制约了招投标制度竞争择优功能的发挥。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引导招投标活动朝更加规范有序方向发展,推进形成标前、标中、标后全链条闭环管理。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规范招投标发展的地方样本,如山东东营探索招投标“评定分离”方式,更加明确各方主体权责;有的地方探索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筛查可疑项目、升级招投标治理方式。

招投标乱象,归根到底是制度和监管存在漏洞与薄弱环节。这要求监管部门能与时俱进完善相关制度,管好链条各环节上的人,扫清人为撕口子、绕路子、架空制度的盲区,严格落实每个环节的制度要求。

招投标“保真”,必须全链条严格监管,这关系到公平竞争的市场基石是否牢固,关系到民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期待“饿死同行,坑死甲方,吓死百姓”的招投标乱象早日终结。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