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7月24日 星期一

【工作研究】新形势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浅析

钮友宁
《工人日报》(2023年07月24日 07版)

●观点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一体化推进格局,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优化其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是新时代各级工会的重要任务。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经过5年多公共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各级工会在党委领导下,已推进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的成效机制,“产改”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利用有效公共资源和市场机制手段,形成深化“产改”、工会改革和党建一体化推进格局,着力提升我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优化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是新时代各级工会的重要任务。

一是要形成政策配置和市场供给系统集成,提升“产改”的工作质量和放大示范效应。要发挥“产改”协调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政策集成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密切协同配合,实现深化“产改”管理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的有机统一。以加速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形成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储备。健全现代产业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围绕技能培训、技能评价等出台公共财政政策,创新完善技能人才赋能成长和薪酬激励的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资源要素市场供给。

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和普惠政策激励的叠加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深化“产改”落实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保障体系,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创新驱动体系,完善符合现代产业工人职业需求的晋升激励机制,拓宽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融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全国和地方性的产业工人信息数据库系统,推动将现代产业工人的概念内涵和行业分布标准纳入国家、地方普查数据和城市调查的统计口径,形成工会统计年报和政府统计数据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是完善以创新技能为导向的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将深化“产改”列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中心议题,强化劳动保障政策和市场机制激励的制度合力,发挥市场机制和行业协会等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发挥市场主体配置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搭建现代产业工人技能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产业工人的综合能力。

围绕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重点领域行业和新兴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和需求目录,培养和引进紧缺型、通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形成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储备的蓄水池。引导企业推行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职务,积极探索实施技术、专利入股、分红等机制。结合行业发展景气程度和企业实际需求,加快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能级工资”的基本内涵、覆盖范围和实施路径,推动合理调整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分配的排序,凸显劳动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形成有效顺畅的技术工人职业等级晋升制度,推动企业分配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提升制造业薪酬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创新创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释放“产改”带来的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增强产业工人技能宝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素质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适应互联网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数字产业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加大我国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和市场资源要素供给,结合现代产业经济实际培养更多顶尖的“数字工匠”。聚焦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和未来需求领域,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技能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搭设技能人才桥梁。

要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职融通的对接路径,建立顺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制度,聚焦数字技术新职业新工种和紧缺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的数字技能素质及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

工会是提升产业工人数字化职业技能的积极推动者,要加强工会深化“产改”的理论政策和创新实践路径研究,发挥“互联网+”普惠性服务项目的作用,打造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职工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公共学习平台,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技能智能化提升环境,更好满足广大职工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省总工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