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每一次上岗都是一次冲锋

刘杨
《工人日报》(2023年08月01日 08版)

见到刘万龙,是在7月25日的齐齐哈尔站南场编组线整修现场。在烈日的炙烤下,钢轨反射着刺眼的光。全副武装的他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单手举起60斤重的液压起拨道器,瞬间插入轨底。从遮阳帽里流出的大滴汗珠,汇聚到下巴尖儿淌进脖子,被浸湿的工服紧紧贴在壮硕的身体上,让人一眼就能认出。

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齐齐哈尔线路车间道岔一工队,线路工刘万龙就是“力量”的代名词。1根30斤重的轨距杆,他能扛四根;需要两人配合抬着走的内燃威客捣固机,他一个人就能拎走两台。

满身的力气源自曾经的军旅生活。今年38岁的刘万龙曾是北京某部队的野战军,从救灾抢险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维保,一次次重要任务造就了刘万龙坚韧的内心和强健的体魄。

线路工是铁路行业公认最艰苦的岗位,也是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工种异常辛苦,每天8小时的重体力劳动,从零下40℃的严冬到接近40℃的酷暑都要露天作业。但在退伍转业时,刘万龙坦然接受了工作安置。“只有靠技术吃饭,才能永远不落伍。”他说。

参加工作后刘万龙依旧保持“战斗”姿态,他给自己的要求是把每一次上岗当做一次冲锋。“进行换轨作业时,翻轨的工作都是他主动上前,这是最累最危险的活,可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就像老兵保护新兵那样,我们上前反而会被他挡回去。”班组最年轻的线路工赵宇博说。

2022年7月的一天深夜,班组完成了“天窗”作业后,突遇暴雨。刚到家的刘万龙听到雨声,穿上脱下一半的衣服,又返回车间。在更衣室,他碰到了正在打电话通知职工返岗出巡的工长,说:“别打了,咱俩走。”两个人从凌晨3点开始,在雨中巡检,行走了20多公里,直到雨量报警解除。

一次次地排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一遍遍地走在湿滑泥泞、光线昏暗的深夜里,脱下军装的刘万龙依然在践行着野战军“使命必达”的誓言。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