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祥带领28名队员守护云南富源县6万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一次次向险而行——
矿山救援31年
袁家祥和队友正在为矿山救援做准备工作。受访者提供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矿山救护大队值班室深夜的寂静。
紧急集合铃拉响,袁家祥和队员们马上穿好衣服,火速赶到值班室。
打开装备箱,穿上救援服,背起呼吸器,十几秒内,所有人冲进车里。还没坐稳,黄色的救援车已经箭一般冲出院门,全力奔向目的地。
在救援现场,队员们背着30多公斤重的救援装备,在能见度不足3米的矿灯灯光下艰难刨挖,粉尘弥漫的矿道中到处是凌乱的坑木……
这样与时间赛跑、和危险相伴的场景,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富源县矿山救护大队队长袁家祥工作的真实一幕。
从1992年成为一名矿山救护队队员开始,袁家祥的人生就和救援“绑”在了一起。
“逆行”矿山,生死救援
20世纪90年代初,刚满20岁的袁家祥来到富源县矿山救护队工作。当时,煤矿安全基础弱,私挖乱采现象泛滥,安全事故频发。
1993年3月13日,富源县竹园镇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这是袁家祥第一次参加矿难救援。
“救援现场,家属失去亲人的悲伤让我深受触动。”袁家祥说,从那时起,一定要救出更多生命的信念在他的心底萌发。
与时间赛跑,和死神竞速,31年间,袁家祥和队员们一次又一次“逆行”矿山,生死救援。
“铃铃铃……”时间回到2013年9月1日4时14分,刺耳的电话铃声在富源县矿山救护大队值班室响起,“白龙山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请迅速抢险救援!”
袁家祥和队员们到达现场后,供水管已经发生断裂,他们无法从地底通过,只能顺着运输皮带爬进去。队员们一边爬,一边用木棍小心翼翼地探路。
距离事故点50米,两声巨响突然传出,这也意味着,随时有发生二次事故的危险。
此时,队员们的体力消耗已接近极限,所背氧气也用得差不多了,袁家祥果断命令大家先撤出去,补充氧气后再行探察。
再次入井,袁家祥带着队员用手抓紧锚网缓缓通过,他们的全身已被汗水浸透,井壁的煤灰落在身上,混着汗水,湿漉漉地侵蚀着皮肤。
距离事故点30米,前方出现冒水点,积水有1.2米深,正常情况下徒手都难以通过,更何况队员们都佩戴着呼吸器,还携带着其他救援工具。
“4人留守,4人前进。”袁家祥果断对侦察小队重新调整。
距离事故点25米、20米……袁家祥带领3名队员继续一步步往前挪,融化的瓦斯管道在他们的头顶不停掉落……
在这次让袁家祥终生难忘的救援中,他和队员们成功侦察到事故点,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硬核”技术,科学施救
31年来,袁家祥见证了富源县煤炭产业的发展变化——从小、散、弱到大、优、强,从人背马驮到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推广,这让他更加意识到,矿山应急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袁家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救援理念,特别是在灾区侦察、气体检测及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硬核”技术。
此外,袁家祥先后参加了云南省第九届、第十届救援技术竞赛,还带领救援队代表云南省参加第十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均斩获佳绩。
渐渐地,他成了云南矿山应急救援领域公认的“业务通”和“多面手”。
2011年,富源县一座煤矿井下发生煤层自燃,袁家祥率领救护队赶赴现场勘查,分析研究后,他果断决策,从井口进行封堵。
“当时,我们只想着眼前利益,觉得这样做,煤矿损失会很大,但袁队长态度坚决。”这座煤矿的负责人回忆说,事实证明,袁家祥的判断是正确的,地面井口封堵完成不到5分钟,井下就发生了瓦斯爆炸。袁家祥用他的专业和果敢,成功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
2016年11月19日,竹园镇云发煤矿发生矿井自燃事故。面对在井下打密闭还是在井口打密闭两种不同意见,袁家祥带领6名救护队员,冒着毒气、高温、顶板塌方等危险,深入矿井侦察、勘测,用科学数据和现场实情说服矿长,采用在井口打密闭的方法。
密封完毕不到6分钟,密闭墙就被爆炸冲毁,袁家祥又一次成功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31年的矿山救护职业生涯中,袁家祥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带领28名队员守护着富源县6万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累积抢险救灾446次。
向险而行,敬畏生命
2017年,袁家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袁家祥在当地煤矿推广运用先进装备、精密仪器和先进技术,还带出了几十名骨干救护队员。
“这份工作危险性极高,家人曾多次劝我调岗,也确实有过调岗机会,可再危险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袁家祥说。
如今,51岁的袁家祥依然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每一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义无反顾地向未知的危险前行。
记者问他是否会感到害怕,袁家祥的回答真挚而朴实:“我始终在想,我走在最前面,掌握最清楚的情况,就能保证我们的队员安安全全。”
平时,袁家祥总会找时间邀请队员家属来队里坐坐,听听她们的困难,讲讲救援过程,以争取家属们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和这样一位好大哥共事,很暖心。”救护队成员王鹏坤说。
2006年开始,袁家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300元帮扶一名下岗职工子女就学。在他影响下,全体队员纷纷捐款,持续帮扶下岗职工家庭、遇难矿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截至目前,富源县矿山救护大队已资助帮扶12名困难家庭子女就学。
7月24日,不善言辞的袁家祥在曲靖和记者见面后匆匆赶回富源县,救护大队标准化考核工作还等着他去完成。
近两年,他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救护队员的管理、训练、考核和安全预防性检查,把对生命的敬畏倾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