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不能成“按摩场所”
据8月13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网友吐槽山东泰安高铁站近9成是按摩椅”的新闻引发热议。对此,泰安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高铁站两个候车室共有各类座椅1488个,其中普通座椅558个、按摩椅930个,并非网传9:1的比例。
不只是高铁站,如今,不少医院、商场、电影院、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都安放了不少按摩椅,给人一种国人都需要“按摩”、且愿意为这种商业服务买单的感觉。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接受甚至反感按摩椅。但由于部分公共场所的按摩椅取代了普通座椅,有的消费者只能被迫使用按摩椅。
通常,消费者使用按摩椅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扫码付费接受按摩,一种是不付费坐在按摩椅上歇脚。前一种情况,被按摩是一种享受,消费者认为这种钱花得值,但如果盲目接受按摩椅按摩,其实也存在健康风险,诸如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心脏病、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期患者等,使用按摩椅按摩或造成不良后果。
即便消费者并非禁忌人群,使用按摩椅按摩也面临卫生和安全问题。不久前,重庆火车西站一位女乘客的长发就被卷入按摩椅,最终该乘客在众人帮助下才得以脱困。而对未付费按摩的消费者来说,坐在按摩椅上往往腰背部位被硌得难受,还得忍受按摩椅频繁提醒付费按摩的语音提示。
按理说,公共场所应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免费歇脚服务。然而,商业化的按摩椅大肆侵占有限的公共空间,导致公共场所变成“按摩场所”或商业场所,失去了公共属性。以泰安高铁站为例,虽然网传“近9成是按摩椅”信息不准确,但按摩椅总数确实远多于普通座椅数量,不免令该车站的公共服务属性变味。
话说回来,高铁车站等公共场所不是不可以有按摩椅,但数量应控制在合理水平。此外,按摩椅究竟给车站等公共场所带来多少收入,相关方面也应将账目予以公开。高铁站、医院、电影院等场所的管理者,应守好公共场所的公益底线,别被商业利益冲昏了头,将公共场所变成“按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