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别把事情都推给“办不成事”窗口
一些地方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重点解决“疑难杂症”,收获不少好评。然而,个别地方有的事情却依然难办,甚至有的“办不成事”窗口沦为了“万能钥匙”,什么不好办的事都往这里推。
《经济日报》评论说,“办不成事”窗口是解决群众和企业难题的“兜底”窗口,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权宜之计。“兜底”窗口变成首选窗口,急事急办变成常规手段,这反映出政务服务常规窗口的办事效能还存在短板,该办的事不好办、办不好。只有通过不断倒逼常规窗口转变作风,实现政务服务迭代升级、流程优化、制度再造,才能真正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我们该如何守护“简历安全”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知名招聘信息平台收集学生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卖课,而平台从中收取返佣,一年牟利超200万元。
光明网评论说,此前,简历泄露问题也时有发生,但基本上限于“个体作案”。如今,平台企业直接兜售简历,这吃相未免太难看。简历安全关乎个人信息安全,也关乎这个社会的公共利益,需要有关方面深入调查,回应社会关切。对于倒卖简历的行为,要形成法律威慑力,明确违法犯罪实施人、主要责任人和受益人承担连带责任,打击整个非法产业链条。
◇“网贷大哥”引众怒,广告不能没底线
近日,某演员发视频表示自己因拍摄网贷广告被网暴,认为网友应去找广告公司和甲方,他只是按照甲方要求演戏。在被网友批评后,该演员发布了道歉视频,称以后再不拍不良广告。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评论说,扮演“网贷大哥”的角色,四处教人到平台借贷,却对借贷责任和风险绝口不提,有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难免会引发众怒。“我只是个演员”——当问题广告受到质疑时,这个说法常常成为一些代言人为自己脱责的说辞。广告代言人理应受到广告法的约束和规范,容不得偷换概念、逃脱责任。这一点,理应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