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赛半年举办59场,遍布全国39个城市,参赛人次超4.5万人——
从田径“观赏者”变成“参与者”
近日,2023北京田径公开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迎来了年度总决赛,近2000名全年龄段的田径爱好者齐聚“鸟巢”,向11项比赛的冠军发起冲击。他们中参赛者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为60岁,共分9个年龄组别。
今年早些时候,北京田径公开赛分别在通州及海淀举办了两场分站赛活动,吸引大量田径运动爱好者参与。在此基础上,总决赛重新设置了参赛项目和年龄分组,力求吸引更多田径爱好者参与其中。对比两站分站赛,总决赛增加了长距离项目和三级跳远项目,但是考虑到运动员的安全,暂未设置投掷类和跨栏项目。
北京市田径协会资深顾问、担任此次总决赛仲裁裁判的文复生告诉记者,本次比赛最大的特点就是“没门槛”。“对参赛人员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家都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报名参加适合自己的各年龄段赛事。”
虽然参赛没有“门槛”,但这些大众选手在比赛中却可以享受专业运动员的待遇:现场不仅有田径国际级、国家级的裁判服务,还有专业比赛电子计时、激光测距仪器保驾护航。
文复生说,本次赛事的另一大特点是细化了年龄分组。以往的大众赛事一般只有4个组,这次细分成了9个组。“差不多5岁就分一个组,能让更多人站上领奖台,也能吸引更多人来参加比赛。”
今年50岁的许亮参加了男子跳远G组的比赛并获得冠军。他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校队成员,后来因为工作原因逐渐远离了田径场。大众性的田径赛事给了他重新接触跳远的机会。今年年初他还参加了在福建厦门举办的大众赛事,同样取得冠军。未来他也会参加全国各地的大众田径赛事,“一直跳到跳不动为止”。
本次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举办一系列大众田径赛事,目的是通过打造专业水平高、参赛人群广、品牌美誉度突出的赛事项目,助力提升田径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度,进一步普及田径知识、推广田径运动、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9月初,中国田径协会正式发布了2023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数据报告(1至6月半年报)。半年时间里,该系列赛事举办59场,遍布全国39个城市,参赛人次超4.5万,传播覆盖人群达千万。
围绕大众系列赛事,中国田径协会在年初还出台了技术等级标准、锻炼等级标准等,既有助于引导群众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锻炼,也能激发参赛人群的求胜欲,让普通人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达标定级。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大众田径赛事为普通人搭建了一个兼具竞技与娱乐的健身平台,让更多人从田径“观赏者”变成“参与者”,对于普及和推广田径运动颇具意义。“田径运动的整体发展,单靠金字塔尖的国家队选手肯定不够。大众田径赛事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理念的同时,将竞技角逐的赛场打造为全民锻炼达标的舞台,可以进一步激发大众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对于夯实田径运动根基,挖掘培养更多田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