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多方合力打造生育友好型就业生态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速,我国已开放三胎政策。尽管政策变化为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早期育儿工作仍很大程度上落在女性身上。由此衍生出了多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发生:年轻女性生育意愿下降、有哺乳或接送幼儿需求的女性难以找到工作时间合适的岗位、企业劳动力存在短缺……因此,构建生育友好型就业生态、促进育后女性再就业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
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育儿与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广东作为用工需求大省在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政策支持上进行了先行探索,近日,广东省印发《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提出广泛开发设置“妈妈岗”岗位,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劳动强度不大、可以远程办公的生产岗位和专业技术管理岗位设置为“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方式。在少子化背景下,开发设立“妈妈岗”,采用柔性管理、弹性工作等方式促进已育女性再就业,有助于在发挥女性劳动力潜力的同时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广东省广泛开发“妈妈岗”、拓展女性就业空间的有益举措,为女性创造更加友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体系。
有观点认为开设“妈妈岗”会对企业的用工秩序和整体收益产生影响,但其带来的价值和效益也可能是企业的新机遇。一方面,面对劳动力缺口,“妈妈岗”为企业吸纳优秀产后女性返岗复工提供了更多选择,弹性的工作时间有助于科学分配人才资源,突破僵化的工时制度,优化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妈妈岗”能够让企业更加关注员工权益、促进女性职业发展,这与企业ESG评级中的“社会”(social)与治理(Governance)议题高度契合,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间接利益。自20世纪60年代责任投资理念诞生以来,投资者逐渐开始强调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非财务议题的绩效表现。“妈妈岗”的设立无疑为企业提升投融资能力,帮助企业进入ESG投资标的池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妈妈岗”的设立尚不普遍。在强调用人单位内在驱动力的基础上,政府、工会、社会多方合力能够为打造生育友好型就业生态提供助力。在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相关政策的背景下,可以从搭建沟通桥梁、推动政策实施、进行教育培训、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推进“妈妈岗”设立,鼓励已育女性选择适合岗位、回归职场。
一方面,要搭建职工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创造公平有序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拓展“妈妈岗”。具体而言,工会能够密切联系和关心职工需求,可以促使女职工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为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提供支持。企业也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根据员工的反馈意见对“妈妈岗”的实施细节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支持设立“妈妈岗”的政策体系,同时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鼓励引导更多企业设立“妈妈岗”。首先,政府在税费减免及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其次,工会可以积极推进,将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协助企业推出“妈妈岗”专场招聘会,缓解企业招工、留工难和职工育儿难的双重问题;此外,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既可以展现运作“妈妈岗”较为成熟的企业经验,还能让不同企业对“妈妈岗”的设立与实施模式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开发更多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可能会在推行“妈妈岗”过程中出现随意延长工时或侵犯女职工特殊权益等情况。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劳动行政部门应会同财税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优惠政策享受条件,通过向社会公开和接受监督的方式保障有效实施。同时,工会可通过对企业进行法律监督、协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解答“妈妈岗”职工对工作条件、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让不熟悉“妈妈岗”的女职工了解其运作方式。
总之,开设“妈妈岗”有利于满足女性在生育后重返职场的需求,也能够提升企业人才资源分配效率,改善用工情况,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进一步打造生育友好型就业生态。(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