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产业链上建工会”,培养优秀产业工人,助力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薯农变“薯匠” 薯田变“薯都”
“以前全靠自己摸索,容易走弯路,自从产业工会建立以来,大家成了农业产业工人,选种、培育、加工都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对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日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一家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的一席话讲出了大家加入工会后的心声。
白露过后,马铃薯迎来大面积收获时节。在定西市的各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一场场围绕马铃薯种苗繁育、机械化生产、切种、原种栽培及粉条、粉皮包装的技能比武、知识竞赛、劳模工匠讲堂也密集开展。如今在定西,职工中流传着一句话,“薯农、‘薯工’成‘薯匠’,誓将薯田变‘薯都’”,折射出当地工会组织以“产业链上建工会”助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
组织起来,薯农变“薯工”“薯匠”
近年来,定西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战略目标,全面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工会组织要积极跟进党的决策部署。”定西市委副书记温卫东说,“要通过党工共建、产业链上建工会,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夯实基础。”
组织起来是第一步。定西市总工会和1区6县总工会,不断探索“园区工会”“开发区工会”等建会新模式,按照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多种方式,“量体裁衣”建起58个工会组织,让耕作在田间地头的5.2万余名薯农走进职工之家。
陇西县总工会依托当地产业龙头企业甘肃清吉洋芋集团成立全县马铃薯产业联合工会,让73家马铃薯产业合作社523名职工有了“娘家”。渭源县总工会根据“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工会组织,带动12个合作社和1个乡村就业工厂的1460户薯农走进工会。
安定区、临洮县等总工会积极采取“单体建”“联合建”等方式,在专业合作社、产业片带建立工会组织,帮助薯农实现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机械化采收,实现从薯农到“薯工”“薯匠”的升级。
培养产业发展“领头雁”
几年来,定西工会围绕马铃薯产业链,选树了71名劳模工匠,并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起劳模工匠工作室,培养产业发展“领头雁”。
在工会支持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康勤大力发展马铃薯脱毒苗繁育、原种及种薯生产、新品种引进事业,举办马铃薯技术培训班230多期,带动“薯工”人均年增收近1.2万元;甘肃省劳动模范马明义带领团队研发出旋耕起垄铺膜联合作业机、旋耕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等系列旱作农机装备30余种,不断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强劲的生产力。
定西工会还广泛开展马铃薯种苗繁育、机械化生产等技能比武活动,开展颇具特色的选种关、催芽关、播种关、管理关、病虫害防治关的“五小攻关”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举办师带徒“匠”带兵、劳模工匠讲堂等活动140多场次,吸引3.4万人(次)参与,促进马铃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定西宽粉是这两年流行于各大火锅店、快餐店的消费单品。临洮县、漳县总工会联合承办定西宽粉加工烹饪技能大赛,开展以“助力乡村振兴·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的定西大学生宣传代言定西宽粉活动,推动网络直播、线上带货,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贡献了工会力量。
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定西工会充分发挥“娘家人”作用,助力“薯都”的新型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百名律师进千企”“尊法守法·携手筑梦”行动,定西工会加强与人社、法院、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加大职工群众维权服务力度,在职工中叫响了“遇到困难找工会”口号。
安定区总工会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动马铃薯产业链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57份,覆盖企业63家、职工4228人。陇西县总工会充分发挥“12351”职工维权热线作用,督促马铃薯等各类行业产业相关企业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以及职代会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导全县从事马铃薯加工、销售的26家合作社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女职工权益保护和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通过“党工共建”和慰问关爱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知识讲座等,促进马铃薯产业相关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励大家争当“薯都”的“最美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