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在厦门成立
24个部门一站式服务汇聚“暖‘新’集市”
本报讯 (记者李润钊)报名红十字救护培训、办理“益鹭保”保险……9月13日,“饿了么”骑手龚保子和同事走进福建省厦门市劳动力市场大厦,成为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揭牌日迎来的首批“宾客”。这个由厦门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场监管局等24个民生服务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共同建设的服务中心,将为当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办理指引、生活便利查询等一站式服务。
这也是福建省首家多元化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专门机构。厦门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登记在职的职工总数为272.37万人,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已突破50万人。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2022年以来,厦门市多部门开始探索成立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跨端融合的一站式权益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据悉,该服务中心坚持“多元共治 融合服务”理念,依托跨部门多元化调解服务机制,引入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会调解工作站、政府部门服务站点和多家平台企业服务站点进驻,可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案件受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权益保障服务。同时,整合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学历提升、求职招聘、抵御职业伤害培训、技能提升和心理咨询等公共服务资源,构建“菜单式”的自选服务项目库,推动爱心驿站、爱心餐、免费矿泉水等服务“定位落图”,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暖‘新’集市”。
跨部门多元化调处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有门、求助有道;推出每天只要0.8元、理赔权益最高可达40万元的“益鹭保”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项目,提供保费总额50%的财政补贴,减轻灵活就业人员负担……该服务中心自今年5月试运行以来,推出多项暖“新”服务。试运行期间,通过新建网上受理系统及线下受理窗口等方式,累计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诉求235件。
据介绍,该服务中心正推动与行业管理部门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和深度挖掘,建立行业用工与劳动关系运行情况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管服务和决策分析,努力实现用工监测、纠纷预防、争议化解、数据分析运用智能化。同时,将加快“监测+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和市、区、街道三层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提升权益保障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力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融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