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01日 星期一

【艺评】花3个小时,延长3倍生命

罗筱晓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01日 04版)

在国内上映三个多星期后,《奥本海默》的票房突破4亿元。

与刚过去的暑期档多部电影票房达到20亿元以上相比,这样的成绩很不显眼。就算是放在影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国内上映影片的序列里,《奥本海默》目前的票房也还排不进前三位。

不过,还有一些数据说明的则是关于这部影片的另一部分事实。比如,它已是过去4年来国内票房最高的传记片;比如,该片连续6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影院排片量出现逆跌;比如,在国内上映后,《奥本海默》在豆瓣网的评分一度上涨至8.9分。

著名导演操刀,集聚诸多大牌的演员阵容,影片内容包含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制造过程……从“外包装”来看,《奥本海默》很有好莱坞大片的气质,但只要对诺兰稍有了解,就会知道这肯定不会是他的路数。

果不其然,3小时的片长,非线性多视角叙事,密集输出的台词,无不是对观众耐心和专注度的考验。甚至,与诺兰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星际穿越》相比,《奥本海默》既没有可以方便地抓住观影者注意力的“任务线”,也缺少视觉奇观。

摆明了,这部电影就是要严肃地讲述一个历史人物复杂的一生。

19世纪末的西方,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娱乐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影应运而生。因此从一开始,“大众娱乐形式”就是电影最基本的定位。100多年后的现在,受益于越来越发达的电影工业,电影的娱乐功能已相当强大。

不过,“娱乐”并非电影唯一的作用,就像在追求视觉、听觉刺激的人之外,还有一些观众渴望的是从电影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或者思想上的开拓。与此同时,也有创作者擅于借助影像的形式呈现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值得被关注的话题与现象,希望以此表达观点或带动讨论。于是,就有了严肃电影。

“如果拯救世界的前提是先毁灭世界,人们该如何选择?”这是贯穿《奥本海默》始终的主题。为了搞清楚一个人在时代、科技、伦理、自身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如何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观众既要投入情感又要动用脑力,说实话并不轻松。这与人们习惯的“休闲观影”模式相去甚远。严肃电影难获高票房,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5年,因执导影片排片量低,导演王小帅愤而感叹“这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8年过去了,商业片依然是院线的顶梁柱,不过悄然间,过去常常拿下过半票房的好莱坞大片风头减了一些,曾经只在“大早上和大半夜”有排片的严肃电影和文艺片也能在“正常时间”被看到。就在最近,以古诗文为主题的影片《长安三万里》更是收获了超18亿元的票房。

情况的改变有很多原因,也有不少严肃电影还在为回本、盈利而挣扎。但总的来说,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电影的世界是很大的,只要影片质量足够好,无论它的标签是娱乐还是严肃,是商业还是文艺,总归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处。

对了,以我“二刷”的经验,如果你去看《奥本海默》,等到片尾字幕出现时,有很大可能性会看到很多同场观众久久不离席的场景。这或许是由于大脑锻炼后感到疲惫,或许是被影片震撼后需要平复,再或许,是在那一刻,人们有了如杨德昌所说的“电影延长三倍生命”的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