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会将中国工会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工作重心
【贯彻落实工会十八大精神】“典型引路”助力“产改”提质增效
开栏的话
中国工会十八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总结了新时代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部署了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连日来,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以强有力的落实跑出工运事业发展“加速度”,努力开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今日起,本报开设“贯彻落实工会十八大精神”栏目,敬请垂注。
“我们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工作,健全技能形成和职业发展体系,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连日来,江苏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把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工作重心,结合实际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奋力谱写党的工运事业崭新篇章。
近年来,江苏省总工会着力发挥非公企业机制灵活优势,努力推进非公企业“产改”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大量非公中小企业集聚在工业园区的情况,着力推动“产改”向小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等延伸,建成一批工作指导站,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典型案例示范、技能自主评价、“求学圆梦”行动等载体撬动一批企业参与“产改”,探索一批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镇上下贯通,点、线、面结合的试点网状格局。据统计,全省试点产业集群共37个,试点企业达8138家,其中非公企业占比83%。
同时,江苏省总广泛组织全省引领性劳动竞赛,动员非公企业积极参与,劳务派遣工、农民工占参赛人数达80%以上,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集中的钢铁、纺织、物流、网络营销等行业开展全省引领性技能竞赛。
另外,江苏省总鼓励非公企业探索以创新成果、技能水平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方法,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大力推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目前覆盖非公企业超1万家,受益职工超150万人。
“下一步,江苏工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着力推进非公企业‘产改’扩面提质增效。”江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省“产改”办主任徐大勇表示,江苏工会坚持政治引领、技能成才、权益保障,进一步提高推进非公企业“产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链主企业为抓手,推动产业集群“产改”,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激发专精特新企业“产改”动能,依托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中小微企业“产改”,突出重点群体,加强新业态领域“产改”工作。
10月17日,江苏召开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强化组织动员,加大工作力度,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产改”工作扩面提质增效。
南京市刚刚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改”行动方案,将组建南京产业工人创新发展中心、南京工匠学院。提出到2024年4月底,确保全市建会企业100%成为市级“产改”单位;到2024年底,全部“产改”单位100%落实“产改”举措。
南通市探索形成市—县—乡镇全覆盖的试点格局,培育试点单位988家,其中非公企业超八成,覆盖职工百万人,推动“试点”走向“示范”。
针对重点产业链非公企业产品相同、流程相近、环节相通、管理相似等特点,宿迁市积极探索建立产业链“产改”联盟,努力激发和释放非公企业“产改”新势能,让产业链成为“产改”链,以“产改”链助推产业链。
在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的联系引导和支持帮助下,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组织实施职工英才培育计划、技能人才培育产教联盟和金鸡湖工匠学院三大项目,奏响了助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