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沿着河湖看新疆】让老手艺带动更多人就业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的非遗传承故事

本报记者 张冠一 吴铎思 陶稳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1日 02版)

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有不少年轻人传承非遗工艺,让老手艺带动更多人就业。

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有“小刀村”之称,街边店面处处都是售卖英吉沙小刀的店铺。近年来,以传承和保护小刀文化为主题的“刀王故居”集合周边店铺,已成为集小刀制作、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的特色景区。

走进“刀王故居”,只见工匠们弯着身子,仔细敲打着手中小小的铁块。一把把精美华丽、钢色纯正的英吉沙小刀,在这里手工制成。

记者了解到,英吉沙小刀制作共有29道工序,其中最核心的工艺是锻打、淬火、开刃。制作一把普通的小刀,需要6~8小时。优质的小刀在熟练工人的制作下,需要2~3天。“做刀就像做菜一样,讲究火候,要靠师傅的经验和领悟力。”英吉沙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阿米娜·纳麦提说。

英吉沙小刀国家级代表性第八代传承人胡甫尔·热合曼就是这样一位老练的刀匠师傅。他7岁起做学徒,现在已经做刀50多年了。近年来,他收了20多名徒弟。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英吉沙小刀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今,除“刀王故居”外,村里80%以上的农民也在从事小刀制作、销售。小镇上有50多家小刀店铺,每个店铺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店铺内从事做刀的刀匠有220人。

而在被誉为“土陶村”的恰克日库依村,也有许多年轻学徒传承着古老的土陶技艺。走在村里,随处可以看到陶器,除了雕塑和标识外,村民的院墙上也镶嵌着陶器。

在一处院落内,几名年轻学徒拿着土陶坯在练习雕花纹。“我之前在北疆上学,初中毕业以后到这里跟师傅学习做土陶,玩泥巴很有意思,以后学成了也不愁收入。”一名学徒说。

这个院落是英吉沙土陶国家级代表性第七代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的家。他从7岁开始学习制作陶品,一做就是50多年。

作为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希望子女继承这项技艺。“最开始,只有小儿子跟在我身边学,大儿子和二儿子以及儿媳们都在外面打工,后来我们的土陶名气越来越大,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孩子们不需要到外面打工,一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我很开心。”

据了解,英吉沙县目前共有36名非遗传承人。如今,在各方面的支持、保护下,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得以全面继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