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观点撷英】以数字化促进劳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劳动学会主题年会观点摘编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23日 07版)

中国劳动学会“数字化与劳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年会日前在京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促进高质量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就业形态发展、劳动力市场变革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劳动领域出现三个趋势性变化:劳动力需求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一大批新生代投身现代服务新业态。加快数字赋能人力资源创新要做到,就业优先政策与鼓励技术技能提升政策融合发展;发挥大企业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设立新型学徒制;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新职业开发和新技能培训;建立全国性、数字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发平台;在技术技能人才集中的城市打造“匠都”。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 杨志明

数字时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重要劳动群体,关注这一群体的劳动体验,影响数字时代的劳动高质量发展。关注他们的劳动体验状况是保障其劳动权益的必要内容,也是提升其劳动胜任力、强化劳动成就感,保障其更好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抓手。要从构建“有温度”的算法、推动工会组织由数量增长到内容建设、规范在线社群管理三方面着手,多主体协同,进一步激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体验,强化劳动权益保障成效。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刘向兵

数字化对劳动高质量发展具有五重意义:更加关注工作交付能力,容易监控雇主就业歧视行为,促进更加公平的就业;促进劳动者每个技能每个微小时间单位都可以与合适的工作任务匹配,赋能更加充分的就业;按技能特征、需求频率、交付方式、执行主体等方式进行工作分类,造就更加稠密的工作市场;推动人岗匹配型就业范式转向人工匹配型工作范式,实现人力资本最优配置,催生更加先进的工作范式;创造更加自由自主自在更有意义的劳动世界。要以发展式治理方式保障数字化劳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杨伟国

技术进步催生新就业形态,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不断拓展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和边界,关注公平与多元、劳动者权益、劳动与工资标准、职业安全、技能培训等议题。要进一步发挥平台经济新就业形态“蓄水池”的功能,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也要加强制度供给,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平台经济和新就业形态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赵忠

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化趋势,不能仅看劳动力数量,而且要看劳动力质量。我国人口红利没有消失,而是在嬗变升级,推进人力智能化、开发人才红利能够助力和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开展劳动力供给分析预测,要注意动态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测算的上下限年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终身教育培训成为重要趋势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改革调整学制,增强学制灵活性和效能。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军

数字时代灵活用工中的劳动标准制定是重要议题,要从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劳动保障等方面进行构建。劳动时间的确定是基础性数据,精细化管理是劳动标准制定的重要途径,要秉持权责对等的基本理念,实现度量单位的精准化。可以通过劳动关系双方的协商来共同决定,在法律未完善的状况下,集体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要实现政府、企业、劳动者、工会等多方的共同协作。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冯喜良

(张菁 整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