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炮车昼夜不休有何玄机?
据江苏广播电视台10月21日报道,日前,江苏泰州被曝光有多台雾炮车和洒水车昼夜不停集中在某一路段喷洒,“夜里三四点钟都在喷……这条路365天全部是湿的”。有涉事司机透露,相应路段有一个大气监测的国控点,“为确保监测数据达标,他们被要求每天在此集中喷洒作业”。此事曝光后,当地生态环境局与城投公司对雾炮车管理权限问题各执一词。
在国家对各地环境考核越来越严的情况下,类似的操作并不鲜见——有的地方让企业停产以确保某些关键考核指标达标;有的地方用水泥浇灌树根以抑制浮尘;用雾炮车“围攻”监测点更是不时发生……这些奇招、怪招,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颇感气愤。
治理环境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为了环境监测数据“好看”,而是为了切实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在空气质量监测点附近,雾炮车不停喷淋,短期内,监测数据可能确实变好看了,当地的治污压力也可能变小了,问题是,盖子能捂多久?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吗?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是糊弄一下就能过关的。如果相关地方和部门确实重视治污工作,就应该如实反映环境监测的情况。如果环境数据不佳,就应该查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然后采取科学的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让空气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仅与治理的本意相悖,也是在给整个社会、国家的环境治理工作拖后腿,甚至是一种“唱反调”。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和人员的工作态度及作风问题——既不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又投机取巧,总想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的“成绩”。如此为之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提醒有关部门,千万别被一些地方环境监测点的表面数据所迷惑,不仅要合理布局监测点,而且要多一些移动监测点,要对监测点进行常态化监控评估,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督察机制。同时,对于一些故意弄虚作假的行为,要进行追责,要让参与数据造假的主体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而警示更多地方、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