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山东打破学历、专业等限制,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

“田秀才”评职称 “土专家”有奔头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葛红普
《工人日报》(2023年10月30日 06版)

10月的山东东营,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场景。近些日子,孙波一直在地里忙活着。

与传统的农民不同,孙波是有正高职称的职业农民。“作为种地的农民,能获评职称,是对我们的努力和身份的肯定,很有成就感。”孙波笑着说。

山东农村人才资源丰富。2018年以来,山东逐步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如今,山东全省9000多名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的“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各等级职称,一支素质优良的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形成。

“心里总觉得低人一头”

过去,庞增华在东营市一家企业上班,因企业效益不好,他辞职回老家在土地上“淘金”。2013年3月,他创办东营区金丰家庭农场,流转了60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与庞增华相似,70后孙波也是“半路出家”,他在2014年注册成立了利津县陈庄恒业绿洲家庭农场。

凭借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技术,庞增华和孙波的农场都经营得不错。“但在别人眼里,咱还只是个农民。以前填信息表职业一栏,填‘务农’时,经常会被看作‘无业者’,心里总觉得低人一头。”孙波说。类似的烦恼,也困扰着庞增华。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当年,山东开始在东营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采取“基层推、行业管、专家评”的评审方式,评审范围主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

在东营市首批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会议上,31位农民走进考场参加答辩,有的还用心地准备了PPT。

正是在这一年,孙波和庞增华顺利获评中级职称。

不看学历看贡献

2019年,山东将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扩大至济南、青岛等13市。2020年,山东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面向全省全面推开职称评定工作。

2020年12月,庞增华评上副高职称。他把副高职称证书和驾照放在一起,展示给朋友和客户看。“职称证书是合作社的‘金名片’,洽谈业务时,对方一看咱是有职称的,都高看一眼。向周边村民推广新技术时,大家也更信服了。”庞增华说。

山东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钟建军说,山东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名称依次为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农艺师、农民高级农艺师、农民正高级农艺师,它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标志,不与岗位和聘用等硬性挂钩。

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丰收家庭农场的邵建海已经种了20多年草莓,他培育种植的草莓曾多次获得金奖。2022年,他通过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审,成为一名农民高级农艺师。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取得职称的往往都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致富的同时带动周边乡亲共同向前。

评育结合,发挥引领作用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茶农李俊龙、刘洪美夫妇是一对“茶痴”。他们从南方引入茶树新品种改良当地茶叶品质,在茶园管理中引入数字化装备和绿色种植新技术,还办起了农民田间学校,推广生态种植技术,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

2020年,刘洪美获评中级职称。此后,她又在山东省农民职业技能大赛等大赛中屡获大奖,获评“齐鲁乡村之星”。“我就是个中专生,没想到竟成了政府认证的副高级人才!”刘洪美感慨道。

李俊龙、刘洪美经营的龙泰茗家庭农场,拥有200亩茶园和2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年经济效益达600万元,带动周边1000多户茶农增收超150万元。该家庭农场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方面起到了带动作用,茶园检测师王萍萍、茶艺师李敏也已取得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

据悉,山东为农民职称评审开通“绿色通道”,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民,可“一步到位”直评高级职称。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个人给予一次性补助,并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更多乡村人才学习技术、增长技能。

此外,山东还坚持评育结合,分批分类组织取得职称的农民参加研修培训、参观考察等活动,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