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谈判药更顺畅抵达患者手中
据10月30日《新京报》报道,10月28日起,北京市参保人员凭协和医院、301医院等17家医院开具的外配处方,可到部分药店购买“国谈药”,药品费用按医保规定进行结算。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拓展参保人员使用“国谈药”购药渠道,北京市医保局首批选择了17家门诊量大、国家谈判药品需求量大的定点医院,并遴选了距离近、具有经营“国谈药”经验的医保定点药店,一对一开展363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试点工作。
对医院来说,一方面,很多天价药虽然经“灵魂砍价”后出现大幅降价,但若患者大量使用,医保基金限额可能超标,“药占比”等指标也会不好看。另一方面,药价比先前降低之后,有用药要求的患者增多,医院可能缺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药店能供应这些药品,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自身业务量也会有大幅提升,可见“双通道”保障是化解谈判药“入院难”的好办法。
然而,在实际中,“双通道”保障往往缺乏必要的配合。绝大多数“国谈药”为处方药,没有处方,药店没法销售。但医院认为开处方要承担风险,一旦处方外流,难免出现“药店赚钱、医院担责”现象,医院当然不愿意。这也是很多地方“双通道”保障一直难通畅的原因。
北京市医保局此番做法,在医院和药店之间起到了居间说合的作用。17家医院都有对应的多家医保定点药店,并要求医院和药店一对一地开展“双通道”管理。在此模式之下,外配处方的流动将变得更加常见和有序。方案还明确了药店供应试点医院暂时无法配备的治疗必需谈判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将变得更加清晰。此番试点有望探索出一个科学的“双通道”保障模式。
要看到,居间说合还可涉及更多内容。在拿处方买药之外,药品的保障与使用还涉及药事服务、药品使用等诸多问题。
比如,很多谈判药不仅需要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而且在用药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毒副作用,需精心观察、及时调整,部分药品的不良反应数据还得按要求上报。仅靠自身力量,药店显然无法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医院提供帮助。期待双方能加强用药环节的协同协作,探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双通道”要通畅起来,需要医院与药店之间的合作,相关部门居间说合很有必要。此外,还需施加一些压力,使医院积极提供外配处方、药店确保按时供应药品等从“可以为”变为“必须为”。只有医院和药店都将“双通道”保障当作应尽的责任,谈判药品才能更顺畅地送达患者手中、用到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