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永远的铁人》中,玉门油田职工再现了王进喜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光辉一生——
【三工艺苑】真工人演出“真铁人”
阅读提示
由玉门油田职工自己编剧、自己出演的原创话剧《永远的铁人》自10月10日在北京话剧院首场成功上演后,相继走进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兰州石化等地已连续演出13场次,受到观众普遍赞誉,被誉为是反映石油工人不忘初心、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担当使命、产业报国的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
10月10日,北京话剧院,《永远的铁人》首场晋京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此后,从北京到大庆,从辽河到兰州,开启了全国巡演之路,每一场演出都激起现场阵阵掌声。观众们表示,演出生动演绎了“铁人”光荣的一生,令人真切感受到了铁人精神穿越时空的强大伟力。
每场演出结束,掌声不息,观众久久不忍离去,人群中有头发花白、相互搀扶的老人,也有身着工装的青年,他们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与演员合影。大庆师范学院的退休教师李枫说,铁人王进喜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希望这部剧能够一直演下去,将铁人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从未离去的“铁人”
甘肃玉门是王进喜的故乡,玉门油田也是孕育铁人精神的出发地。
今年是铁人王进喜100周年诞辰,玉门油田该用怎样的形式怀念“铁人”、传承精神?
几番真挚的讨论和坦诚的交流,大家发出了共同的心声——铁人精神从未离开玉门,一代又一代玉门石油人怀念他的作为、继承他的精神,在石油河畔创造了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工业奇迹。
玉门人激情澎湃,最终决定由党委宣传部统筹、撰写剧本,抽派一线职工参演,共同打造一部属于玉门石油人的“自己的话剧”。
“铁人”的一生波澜壮阔,选取哪些场景、哪些人物,怎样呈现“铁人”的成长和奋斗?王进喜的故事代代传颂、耳熟能详,他奉献石油事业20年,前10年在玉门,后10年在大庆,两块热土都印下了“铁人”深深的足迹,共同培育了铁人精神,但有限的舞台如何讲述厚重的人生?
一个多月里,剧本创作团队收集了涉及铁人故事的书籍20多本,相关资料文献摞起来1米多高……
几经挑选,玉门油田水电厂的员工万军成为王进喜的扮演者。
剧本反复打磨六易其稿, 43多名分别来自玉门油田不同单位的员工,集结排练,排演、登台、修改超过100多天,剧本、导演、舞美团结协作,为了发言标准、声音洪亮,“演员们”含着石头子念绕口令嘴里磨出了泡、练军姿站得晕倒在烈日下……
终于在8月初,由玉门油田职工自己编剧、自己主演的话剧《永远的铁人》在甘肃酒泉市进行了首次试演,感人的情节和台词相辅相成,贡献出了一台提振士气的高水平演出。
石油工人“自己演自己”
《永远的铁人》的巡演首站,选在了大庆油田。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讲“铁人”的故事,但是看了这部话剧,还是被质朴的台风所感染,为演员认真的演出所感动,也被整台话剧的布景和编排所震撼。”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长苏爱华说,玉门油田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铁人”,一个活灵活现的“铁人”,在“铁人”100周年诞辰的时刻,玉门油田职工自编自演将铁人的事迹以舞台艺术化形式呈现,这也是对“铁人”最好的纪念,对铁人精神最好的弘扬。
10月30日,兰州的两场演出结束后,在兰州石化文化宫召开了一场专家研讨会,大家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剧本质量,打造石油工业题材话剧的精品力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大家表示,在话剧舞台上,由石油工人扮演石油工人、“自己演自己”的表现形式虽然“土”,却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动人,是目前乃至未来文化作品创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同时,通过话剧形式表现老一辈石油人突破外国封锁,甩掉中国“贫油国”帽子的艰苦奋斗历程,有助于扩大共鸣、提振士气。
著名评论家、原总政治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认为,话剧《永远的铁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行业感和真实感,是一部能够体现人物成长与精神的当代英雄史诗。
讲述人民心中的“劳动英雄”
演员并非专业,甚至毫无表演经验,如何生动展现艰苦岁月里,石油先辈们的精神风貌?如何在舞台上讲好“铁人”的故事?
为了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表演,43名演员历经150多天的“魔鬼式”训练,反复精心打磨每一个场景,精雕细刻每一句台词,力求与音乐、舞美、道具完美融合,但刻苦训练就能复原出真实、感人的“铁人”吗?
答案:是,或者不是……
在甘肃酒泉的玉门市,在玉门油田,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铁人”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在玉门市赤金镇,王进喜的故乡改名为铁人村,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自发修建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3.7米高的“铁人”像,寓意“铁人”奋战玉门37载光阴。
今年以来,酒泉玉门市和玉门油田持续举行铁人王进喜100周年诞辰追忆活动。在玉门铁人干部学院,作为当地宣传铁人精神的主阵地,人们依托玉门老市区的工业遗迹,开发了39个现场教学点,打造603岗的坚守、石油河谷寻找初心、魔山“我为祖国找石油”等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60余堂……
不论是排练还是正式登台演出,《永远的铁人》的演员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声力量,在感染和沁润着自己,去塑造出最真实、最可感的“铁人”;是一种源于人民心中的怀念和敬仰,为《永远的铁人》增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正如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所评价的那样,话剧《永远的铁人》体现了石油工人的志气、骨气、豪气!用小场面托住了大精神,小事件托住了大主题,真工人演出了“真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在玉门油田和石油阵线文艺表现的新形态。